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6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152篇 |
基础理论 | 32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若干年来,国际和国内逐步开展起来的实验室之间的相互校正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相互校正是确保各项环境调查监测工作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海洋环境监测来说,影响监测结果可靠性的不仅与有关实验室分析测试工作的好坏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海上现场采样工作质量保证的优劣。而这个重要环节至今还没有被人 相似文献
2.
《科技日报》主持评出了“中国环境保护十大科技难题”,其中之一为“研制开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集约化、产业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我国统配煤矿年产煤矸石1亿多吨,历年积存量近16亿t以上,占地约1.3万ha。显然,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多数有损于土地原有的使用价值,也有因合理利用而增值的。因此,作者提出土地复用学,并将此学科分为土地生物复用和土地工程复用两分支,明确它们之间的判别与分工,将有助于土地复用学的理论发展和实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以褐煤或风化煤作为有机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的根菌,能固氮,解磷和解钾,又能以煤为唯一碳源,将煤炭物质降解成腐殖酸的多种菌类作为微生物肥料,用于复垦,可大大加快植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5.
朱启钤是近代中国的“奇人”之一:作为政治家,他曾出任北洋政府五任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和一任代理国务总理;作为革命家,他早年曾参与维新,后来却因参与拥立袁世凯称帝、出任登基大典筹备处处长而被革命党人斥为“帝制祸首”、曾被全国通缉;作为学者,他是近代颇为出色的古建筑学家,曾组建中国最早的营造社,亲任社长,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他的后辈;作为实业家, 他多次参与中国各地的城市改造,今日“旅游胜地”北戴河, 就是在他的倡导下,被开发为东亚最早的海边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6.
7.
煤矸石堆积对地下水的无机盐污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煤矿区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中无机盐成分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及水质特征和变化原因;在煤矸石动态淋溶模拟试验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煤矸石堆积区高浓度NO-3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平煤矿区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中NO-3、SO2-4严重超标,且测定的阴、阳离子都呈现中等以上变异水平;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由HCO-3型向SO2-4型转化.水质由淡水向微咸水演化;煤矸石是平煤矿区地下水中高浓度NO-3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9.
泥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泥石流。泥石流对山地环境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系统和淤堵江河;泥石流对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城镇,村庄,工矿,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和人类自身的安全。泥石流危害的结果,能导致山地坡面破碎化、沟口沙石化、河床宽浅化和植被逆向演替化,以及耕地贫瘠化、经济发展滞后化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高锰酸钾氧化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Mn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的环境风险,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某焦化厂PAHs污染土壤作为研究材料,探究了高锰酸钾修复技术中不同药剂投加量对PAHs去除、高锰酸钾消耗量、土壤中Mn质量分数、Mn赋存形态分布及有效态Mn质量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可有效去除土壤中PAHs;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20 mmol·g−1、反应时间为1 d时,PAHs去除率最高,可达89.61%。氧化处理过程中,高锰酸钾消耗量和土壤Mn质量分数均与高锰酸钾的投加量有关,随投加量增加而升高。其中,土壤Mn的质量分数与高锰酸钾消耗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后土壤中M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所占比例为77.04%~92.17%。土壤经0.05 mmol·g−1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后,土壤有效态Mn的质量分数比对照组增加了0.94倍;而在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10~0.40 mmol·g−1的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效态Mn的质量分数下降了77.65%~99.09%。药剂投加量是影响高锰酸钾氧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Mn环境行为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高锰酸钾氧化修复技术应用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