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大气边界层中上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气团来源的影响,于2018年6月利用3080型SMPS粒径谱仪对武当山14.6~660 nm颗粒物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和探讨了其数浓度谱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对武当山颗粒物数浓度影响较大的外源输送路径和贡献源区.结果表明:①武当山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平均数浓度为2 500个/cm3,积聚模态、核膜态平均数浓度分别为2 265、359个/cm3,3种模态数浓度分别占总数浓度的48.79%、44.21%、7.01%.②在新粒子生成日,核膜态数浓度于10:00开始上升,11:00—17:00的核膜态数浓度相对较高,约2 000个/cm3.新粒子生成日ρ(SO2)与ρ(O3)的日变化趋势均与核模态数浓度较为相似,表明SO2和O3参与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硫酸及有机物)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与增长.新粒子生成日风速、温度均大于非新粒子生成日,但相对湿度较低.③在东部及局地气团影响下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积聚模态为主,数浓度分别为2 311和2 596个/cm3;核模态、爱根模态数浓度在受西北气团影响时最大,数浓度分别为806和3 078个/cm3.④潜在源区分析表明,影响武当山积聚模态数浓度的主要源区为十堰市本地及襄阳市,二者贡献值在840个/cm3以上.研究显示,武当山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发展及山谷风的影响,较高的ρ(SO2)与ρ(O3)以及高温、低湿及较大的风速均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周边城市的区域性传输对武当山颗粒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空气PAHs污染与儿童内暴露负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儿童尿液中未代谢PAHs以及代谢PAHs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获取了连续3 d空气中PAHs污染浓度。对环境空气中PAHs和尿液中未代谢的PAHs的分析表明:除Nap和Phe以外的其它PAHs单体在环境空气和尿液中占比一致,而且环境空气和尿液中PAHs组成特征一致,均表现为2环PAHs>3环PAHs>4环PAHs的规律;3 d中仅有A-Nap和U-Nap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R~2=0.999 6)。对尿液中代谢的PAHs和尿液中未代谢的PAHs分析表明:儿童尿液中排出的Nap、Flu和Phe主要以羟基代谢物为主,仅Pyr与OHPyr基本一致。尿液中未代谢PAHs与代谢的PAHs组成特征一致,表现为Nap>Phe>Flu>Pyr和OHNap>OHPhe>OHFlu>OHPyr的规律;仅U-Nap和OHNap 3 d中均存在相关性,U-Phe和OHPhe、U-Pyr和OHPyr仅1 d存在相关性。结合PAHs污染与儿童内暴露负荷的共同研究表明,PAHs内暴露标志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PAHs污染的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柴河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以及一些现场调研。结合阿尔山市市区环境大气、哈拉哈河、绰尔河水质监测数据,对柴河旅游区污染物种类、排放进行全面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study, th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nutrients in zeolite trickling filter (ZTF) with different influent C/N ratios and aer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have long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standard setting,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Similar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owever, the end result (e.g., numeric indicators) belies the subjective and normative judgments that are involved in evaluating governance. We demonstrate a framework that makes this information transparent, through an application of the Freshwater Health Index in three different river basins in Latin America. Water Governance is measured on a 0–100 scale, using data derived from perception-based surveys administered to stakeholders. Results suggest that water governance is a primary area of concern in all three places, with low overall scores (Guandu-26, Alto Mayo-38, Bogotá-43). We conclude that this approach to measuring governance at the river basin scale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support monitoring and decision making, and we offer suggestions on how it can be improved.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280-020-01407-8)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have all alter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fluenced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相似文献   
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ovarian cance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斯扩散的单源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佛山市环境统计企业的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发现全市工业企业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为0.4~13.5 km.其中水泥和火电等高架源的最大落地浓度的距离最远.佛山市及五区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平均的SO2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为2.9~4.9 km,能直接影响国控监测点位的企业合计37家,其中40%为高明区的企业.该结果证明加强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周边至少5 km内废气排放企业的督查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藻细菌B1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及起作用的胞外活性物质的类别,研究了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获得的溶藻细菌BI的无菌滤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对溶藻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当100 mL藻液中加入1 mL的无菌滤液,除藻率达到了83%.B1无菌滤液使藻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48 h达到最大值153%,球形棕囊藻的SOD、CAT活性在处理开始后保持下降趋势,分别在96 h、48 h达到最低值27%、33%.研究表明B1无菌滤液(不大于1 mL)对棕囊藻的溶藻效果与加入的量成正比,且主要通过降低机体中保护酶的活性和加剧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等来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中可能含有芳香醛类且包括载有磷基团的有机物,但不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矿山废水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废水,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产生原因,综述了国内外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湿地法等,讨论了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