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梅 《福建环境》1997,14(6):13-13
中性或碱性半胱酸亚铁溶液能吸收潮湿的烟道气中的NO半胱氨酸亚铁在烟道气中在由残余的O2氧化成中间产物(半胱氨酸铁)在中间物中存在电子转移反应,Fe^3+再生成Fe^2+,氧化产物胱氨酸用H2S和SO2转变成半胱氨酸,以清除烟道气中的NOx和SO2。  相似文献   
2.
堤防工程的建设,可以减免洪灾带来的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堤防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后果日趋严重。生态破坏不仅会影响地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因而要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问题。通过简要介绍西藏地区矿山开采方式、造成的生态影响类型及特征,重点简述部分生态修复技术,并对各个技术进行优劣分析。  相似文献   
4.
杜梅 《安防科技》2010,(9):76-77
集贸市场主要是由农副产品市场、日用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组成,市场内门面房比较集中。本文针对集贸市场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集贸市场的火灾原因,提出了集贸市场的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重要污染物,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水溶性无机离子作为其重要组成成分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介绍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性质、危害、来源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国内外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相关研究做出对比、分析和总结。由于高原地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把高原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现状单独分析并与平原地区做出对比,分析一致性和差异性。从源解析技术的验证评估、优化城市规模、完善大气污染管理法律法规体系3个方面,分析研究工作存在的局限性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杜梅 《安防科技》2007,(2):75-76,11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博物馆的火灾预防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杜梅 《安防科技》2010,(8):71-74
学生群体对火灾的了解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救护能力极弱。本文根据中小学校舍起火原因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就学校内部及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要做好火灾预防工作进行了浅议。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杜梅先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367-2372
以HNO3、NaOH、FeCl3和海藻酸钠(SA)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6种改性粉末活性炭,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FeCl3直接改性和NaOH/FeCl3复合改性的粉末活性炭(分别标记为PAC-3和PAC-6)对Cr(Ⅵ)的吸附能力最强,在室温(20±1)℃下,处理质量浓度为30 mg/L的Cr(Ⅵ)溶液25 mL,pH为4.02,PAC-3用量为0.25 g,静置吸附90 min,吸附率可达98%,吸附后的PAC-3可用0.1 mol/L NaOH溶液洗脱,可回收Cr(Ⅵ)。共存物质中,NaNO3和PO34-对Cr(Ⅵ)的吸附基本无影响,Na2CO3和Na2SO4有抑制作用,其中Na2CO3抑制作用最大。初步推测,吸附机制是静电吸引、络合反应、离子交换和还原反应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梅  陈婧  马中 《环境保护》2005,(10):37-41
合理的水资源价格是解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的有力杠杆。我们在渭河流域,却看到了农民饮用水价过高,乡镇小造纸厂工业用水价格过低,灌溉水的价格与水质脱钩等一些不合理现象。农民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既是水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水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排放者。这多重身份使他们既是环境退化的受害者又是经济利益的受益者,面临着保护环境或者摆脱贫困的两难处境。因此,政府在采取环境措施时,必须要考虑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从渭河流域水质状况看治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梅  马中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1):14-16,18
渭河水质问题的根源是缺乏统筹协调的真正意义上的流域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和执行促进节水和治污等先进、高效、优良技术大规模应用和管理的制度框架;渭河水问题表面上是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实质上是水资源保护管理危机,是治污体制的长期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