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加入正丁醇以共沸蒸馏法对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再对污泥进行干燥、焙烧和改性得到污泥炭催化剂.将污泥炭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体系,处理头孢氨苄废水.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初始pH和过氧化氢投加量对TOC降解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和过氧化氢投加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T=50℃、pH=3.00、H_2O_2=0.071 mol·L~(-1)),TOC去除率为59%,接近预测的TOC去除率(60%),在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该模型可靠.SEM、TEM、TPD-MS、XPS和FT-IR等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炭表面存在纳米尺寸片状结构,这种结构中存在酚羟基、羰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和醌类结构,且ICP-OES、EDAX和~(57)Fe穆斯堡尔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炭中含有不同价态的Fe,能有效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将头孢氨苄转化为苯甲酸、丁二酮等小分子物质,再进一步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2.
从太原市焦化厂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细菌,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Diaphorobacter属细菌,命名为PD-07.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2,3-加氧酶降解苯酚.为了提高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以海藻酸钙为材料,对该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固定化菌株苯酚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苯酚降解率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回归分析,应用二次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拟合曲线与实验实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83%(m/V)、CaCl20.3mol/L、菌胶比1:26.73、固定化时间2h、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2、液固比4.86:1,在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6.89%.  相似文献   
3.
通过传统单波长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法与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法进行对比,对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法在不同能量差下建立了15种典型PAHs成分的恒能量同步荧光法的标准谱库.在各PAHs在最佳能量差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苊荧光信号响应较差外,其余PAHs的LOD和LOQ分别为0.0580~3.18、0.232~12.7 ng·mL~(-1).15种PAHs的空白和一定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2.8%~120.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51%~5.87%之间,以恒能量同步荧光光谱进行了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中15种PAHs分布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 PDB3去除氨氮同时降解苯酚的特性.在最佳碳氮比7和摇床转速160r/min下,该菌在21h内对初始浓度365mg/L苯酚的降解率达94.9%,总有机碳去除率达90.8%,同时40mg N/L氨氮被完全去除,中间代谢物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逐渐积累并在后期降低.氮平衡分析表明,52.3%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37.2%转化为氮气,菌株主要通过细胞同化作用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去除氨氮.检测到羟胺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明菌株PDB3具有完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偶联途径.随着苯酚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脱氮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从太原市焦化厂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细菌,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Diaphorobacter属细菌,命名为PD-07.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2,3-加氧酶降解苯酚.为了提高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以海藻酸钙为材料,对该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固定化菌株苯酚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苯酚降解率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回归分析,应用二次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拟合曲线与实验实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83%(m/V)、CaCl2 0.3mol/L、菌胶比1:26.73、固定化时间2h、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2、液固比4.86:1,在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6.89%.  相似文献   
6.
考察麦芽糖假丝酵母对单底物4-氯酚的降解特性,研究苯酚与4-氯酚在双底物降解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并对比分析该菌株对苯酚和4-氯酚的降解能力。研究发现,麦芽糖假丝酵母能以4-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可在93 h内降解350 mg/L 4-氯酚,其降解4-氯酚的能力低于苯酚。酶活分析表明,4-氯酚降解遵循邻位裂解途径。细胞生长动力学过程符合Haldane方程,动力学参数为:μmax=0.252 h-1,Ks=33.58 mg/L,Ki=147.44 mg/L,相关系数R2=0.99。在苯酚/4-氯酚双底物降解体系中,较低浓度苯酚(200~400 mg/L)可以促进4-氯酚的降解,而较高浓度苯酚会产生抑制作用,当苯酚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4-氯酚降解速率最大;4-氯酚的存在会抑制苯酚的降解。采用Abuhamed等人提出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准确描述苯酚/4-氯酚双底物降解体系中细胞生长过程,得到两物质之间的相互抑制参数: I1,2=1.71,I2,1=3.25,相关系数R2=0.93。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以苯酚(Phe)或对羟基苯甲酸(4HB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建立硝酸根还原条件下的焦化土壤富集菌液,分析焦化污染土壤中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降解与硝酸根还原过程,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厌氧反硝化菌群结构多样性。发现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降解与硝酸根还原的实际摩尔比分别为1:6.4和1:5.3,与理论计量学比率在合理程度上相近。经过90 d富集后,硝酸根还原条件下土壤富集菌液中降解苯酚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rmatimonadetes和Planctomycetes,而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Bet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总相对丰度为46%,Azoarcus分别在降解2种基质的富集菌液中相对丰度最高将近30%,Armatimonadetes_gp5在苯酚为基质的土壤富集菌液中的相对丰度仅次于Azoarcus,推测其很可能是土壤中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的另一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式存在不足,基于微藻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斜生栅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混合 营养方式下,六价铬(Cr2O72-,0~4.0 mg·L-1)胁迫对微藻生长及有机物(COD)、氨氮(NH4+-N)和总磷(T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对斜生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1.7 mg·L-1 ,当Cr(Ⅵ)浓度较低(0.5 mg·L-1)、暴露时间较短(≤36 h)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养分去除几乎不受 影响;此外,Cr(Ⅵ)胁迫对斜生栅藻生物量和氮、磷的去除影响较大,对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当Cr(Ⅵ)浓度为4.0 mg·L-1时,微藻生物质产率降低了82.5%,叶绿素含量降低了62.5%,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27.3%、48.0%和38.6%;斜生栅藻细胞表面的羟基、氨基和 羧基有利于缓解Cr(VI)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0~4.0 mg·L-1 Cr(Ⅵ)作用下,96 h藻细胞内的铬积累量为0.9~3.8 mg·g-1.  相似文献   
9.
10.
吡啶是焦化废水中较为典型的含氮杂环化合物,难以被生物降解。通过研究吡啶的缺氧生物降解特性,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做出铺垫。结果表明,吡啶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降解浓度为80 mg·L-1,对于后期测定降解中间产物,该浓度和其降解周期均较为合适;戊二醛为吡啶在缺氧反硝化降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其浓度在反应进行32 h时积累达到最大值。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在底物中加入40 mg·L-1苯酚,其对吡啶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戊二醛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反应进行40 h处,由此推断苯酚对吡啶降解的抑制作用可能产生于吡啶开环脱氮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