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生态林”界定标准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内容的分析,认为对“生态林”的界定标准,不能仅仅依据树木种类,还应考虑栽种的目的,这一观点在退耕还林的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格望段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特征:线型切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型工程是主要的生态类项目之一,随着各类线型工程迅速增加,其引发的生态影响已经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线型切割影响的提出背景以及景观生态学在研究线型工程生态影响中的应用。并以青藏铁路格望段为例,分析了线型切割作用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阻断能流、物流、物种流;阻断生态用水;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造成景观破碎化。同时,针对不同的切割影响提出了相应防护对策,包括修建排水建筑物、生物通道、树篙廊道等。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植物为主体的、具有合理异质性并达到一定面积的自然组分作为控制性组分,并保证其持久存在;②要保证"物种流"在城市景观内的顺畅流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溴联苯醚(PBDEs)对我国广泛分布生物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根据欧盟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对不同环境介质中PBDEs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我国淡水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的PNEC水分别为50μg·L~(-1)、0.53μg·L~(-1)、0.017μg·L~(-1)。沉积物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沉积物分别为823.35 mg·kg~(-1)wt、1.55 mg·kg~(-1)dw、12.72 mg·kg~(-1)dw、38.41 mg·kg~(-1)dw。土壤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土壤分别为668.3mg·kg~(-1)wt、0.38 mg·kg~(-1)dw、147 mg·kg~(-1)dw、98 mg·kg~(-1)dw。次生毒性PBDEs(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经口分别为0.3~0.7 mg·kg~(-1)、0.56 mg·kg~(-1)、2 500 mg·kg~(-1)。该数值期为我国PBDEs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对酸雨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腐蚀机理及时效性能演变机制的认识,论述了酸雨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腐蚀机理;归纳总结了已有酸雨侵蚀混凝土理论模型;梳理了酸雨单因素作用、酸雨-环境因子耦合作用、酸雨-荷载作用及酸雨-环境因子-荷载作用4种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演变过程的最新进展及研究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酸雨离子成分交互作用的酸雨腐蚀混凝土机理尚未清晰,已有酸雨侵蚀混凝土理论模型缺乏扩展性,酸雨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时效性能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室内加速试验规范尚未统一,且多忽略了实际混凝土结构承载状态及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及时变性,所获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依时变化规律仅适用于特定试验环境,同时由于试验工况单一导致试验数据匮乏,对混凝土-酸雨-环境因子-荷载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不足,仍需增设试验工况,扩大试验延度,加强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变及微观化学分析,进一步探索酸雨侵蚀混凝土机理,改进混凝土时效性能量化指标及评价体系,完善混凝土-酸雨-环境因子-荷载多场关联下混凝土时效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物有效性的重金属单一及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受到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产生形态变化,导致其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改变。生物配体模型(BLM)考虑了水化学性质对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可用来预测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毒性是金属与生物配体的平衡常数和生物膜上被金属络合的配体位点数量的函数。毒性效应被定义为金属在生物配体上的富集达到或超过一个临界阈值浓度。重点论述了水化学性质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重金属联合毒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含油污泥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10%的HCl对活性白土进行改性,制得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用催化剂对含油污泥进行催化热解,探讨了改性活性白土催化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因素,并对热解产生的固、液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加量为1%,氮气流速为100 mL/min,反应温度为430℃,处理时间为3. 5 h时,油回收率可达到85. 49%,与未加催化剂时相比,油回收率提高了7. 22%,处理时间缩短了0. 5 h。由热解油组分分析可知,催化热解使得C_6~C_(15)的回收率提高,产物油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河岸植被土壤系统对面源污染的削减和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一定群落结构的河岸植被土壤系统内部具有较大的生物生存空间和相互作用区域,其间生物地球化学联合机制,可以减缓径流,捕获泥沙,截断或去除地表径流、壤中流或渗漏水及浅层地下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受系统内部和外部条件影响,主要包括:污染负荷、系统宽度、植被类型、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风景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宝贵的资源,保持景区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是黄山风景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周广胜、张新时建立的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完整性维护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景区内敏感资源的生态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容量状况,对黄山景区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系统处于高亚稳定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不良干扰的能力和破损生境的修复能力,但要注意规范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扰动,保护珍稀动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建筑因素对环境温度的影响,首先利用K-means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以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后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在得出数据不符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条件下,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Kruskal-Wallis检验建筑因素对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建筑因素绿化率、高度对环境温度具有显著影响,建筑因素密度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