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09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2000篇
安全科学   963篇
废物处理   929篇
环保管理   2398篇
综合类   9129篇
基础理论   4723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738篇
评价与监测   1243篇
社会与环境   1126篇
灾害及防治   256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565篇
  2016年   682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1703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1006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986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765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73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200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88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204篇
  1983年   188篇
  1982年   201篇
  1981年   209篇
  1980年   169篇
  1979年   181篇
  1978年   152篇
  1968年   156篇
  1967年   184篇
  1966年   1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long-term threat to reintroduced populations.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in wild populations because pedigree data are inevitably incomplete and because good data are needed o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Predicting future population consequences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because this also requires projecting future inbreeding levels and their impacts on long-term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are subject to many uncertainties. We illustrate how such projections can be derived through Bayesian state-space modeling methods based on a 26-year data set for North Island Robins (Petroica longipes) reintroduced to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in 1992. We used pedigree data to model increases in the average inbreeding level (F ) over time based on kinship of possible breeding pairs and to estimate empirically Ne/N (effective/census population size). We used multiple imputation to model the unknown components of inbreeding coefficients, which allowed us to estimate effects of inbreeding on survival for all 1458 birds in the data set while modeling density dependence and 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 This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inbreeding reduced juvenile survival (1.83 lethal equivalents [SE 0.81]) and may have reduced subsequent adult survival (0.44 lethal equivalents [0.81]) but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numbers of fledglings produced. Average inbreeding level increased to 0.10 (SE 0.001) as the population grew from 33 (0.3) to 160 (6) individuals over the 25 years, giving a ratio of 0.56 (0.01). Based on a model that also incorporated habitat regeneration, the population was projected to reach a maximum of 331–1144 birds (median 726) in 2130, then to begin a slow decline. Without inbreeding, the population would be expected stabilize at 887–1465 birds (median 1131). Such analysis, therefore, makes it possible to empirically derive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rational decisions about inbreeding management while accounting for multipl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2.
各类事故频发,媒体上事故报告时常可见,但系统、完整、并有大量图片的事故报告较少。石化行业也是如此,事故报告普遍缺乏统一标准,每个公司均倾向于自己的事故分析报告形式。目前的事故报告提供了较多的事故信息,但在事故原因中时常缺少人为因素的分析。BP公司、康菲集团、斯伦贝谢公司和德士占石油公司联合开发了人为因素调查工具(HFIT),该工具不仅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人为因素分析数据,还能为公司在有效补救措施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  相似文献   
4.
磷酸铵镁热解循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磷酸铵镁结晶技术的药剂费用。同时,在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添加Mg(OH)2碱促媒介,能阻止磷酸氢镁向焦磷酸镁的转化,并降低热解产物氨氮去除过程中上清液磷酸盐的残留。在Mg(OH)2:NH4+摩尔比为1:1,热解温度为110℃条件下,热解产物沉氨效率接近84%,上清液磷酸盐残留量为0.02 mg/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铁和壳聚糖改性对高岭土、海泡石和红壤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的红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最好,其生成絮体密实度大,抗扰动能力强。当改性红壤的投加量为50 mg/L时,叶绿素a和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分别达到98.0%、95.1%。该絮凝剂适应性好,在pH为3.0~6.0的范围内对铜绿微囊藻均可取得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壳聚糖通过包裹红壤颗粒,借助壳聚糖的粘结架桥和电中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了红壤的絮凝性能。该絮凝剂处理富藻水,具有絮凝效果明显、絮体密实度大、投加量少、绿色环保、经济等优点,在工程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污泥负荷对SBR系统内活性污泥微生物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不同污泥负荷条件下SBR处理经投加葡萄糖调节的游泳馆污水的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在不同污泥负荷条件下变化明显,在有机碳源较低的情况下生长旺盛,随着污泥负荷的提高其DGGE图谱条带数量逐渐减少,亮度逐渐减弱;在高污泥负荷环境下,氨氧化菌受到严重抑制,多样性指数大幅下降,并从系统中消失。SBR系统内氨氧化菌大部分为不可培养的变形菌,最常见的氨氧化菌是β变形菌中的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细胞菌。  相似文献   
7.
宋卫军  谢妤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9):4745-4752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沸石,运用XRD、SEM和BET技术表征了合成沸石的结构特性。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和脱附机理。结果表明:延长水热合成的晶化时间有利于合成沸石晶核的形成,合成沸石比表面积为28.418 m2·g-1,平均孔径为31.1 nm,孔体积为0.22 m3·g-1,属NaP型微介孔吸附材料。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由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相差在1.0%以内。颗粒内扩散速率是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提高。MNaOH/ANMNaOH/AN的增大,温度对脱附的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小,当MNaOH/AN>1.21时,氨氮的脱附率可达92.1%。伪二级脱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伪一级,碱当量高于临界值之后对提高合成沸石脱附氨氮的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空气阴极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了以500 mg/L苯胺作为唯一燃料以及苯胺和不同底物共基质时MFC对苯胺的降解特性及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外电阻1000Ω,以500 mg/L苯胺为唯一燃料以及500 mg/L苯胺分别和500 mg/L乙酸钠,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作为共同基时的MFC运行周期分别为3、3.4、4.6和5 d;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273、450、428和380 mV;输出功率分别为142、225、201和160 mW/m2。苯胺去除率分别为68%、85.8%、71%和65%。内阻分别为931、524、564和751Ω,COD去除率分别为68%、85%、72%和65%。库伦效率分别为1.8%、7.9%、6.6%和4.5%。MFC可以使用苯胺作为唯一燃料,且当添加的基质不同时,MFC产电性能以及苯胺降解状况有所不同。利用MFC可以使苯胺高效快速降解的同时实现稳定的电压输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酶在去污效果中的作用及其随基质深度和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设置3个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种植皇竹草的A系统,种植象草的B系统,以及不种植物的C系统。分别监测3个系统不同基质深度与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种酶与TN、TP、COD、NH4+-N 和NO3--N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酶都表现出随着基质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上层0~30 cm处的基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的酶活性,此外,种植能源植物的A、B系统基质酶活性都高于不种植物C系统,说明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上层基质,种植能源植物能够有效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胞外酶的分泌,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为优化人工湿地除污效果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规模利用,将废弃混凝土回收、粉碎后,掺入适量氢氧化钙(Ca(OH)2)、碱性激发剂(NaOH)和水,经均匀混合、模压成型后,在高温饱和水蒸气环境中转化为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块状制品。实验系统考察了原料配比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水热固化样品劈裂抗拉强度(简称劈拉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OH)2掺量为20%时对于结晶性水化硅酸钙(托勃莫来石相)的形成最为有利,水化产物彼此交织成密实结构,实现了最高的样品力学强度;NaOH的引入可激发废弃混凝土的水热反应活性,但掺量不宜过高;水热反应条件下,样品的劈拉强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大,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因晶型转变及内部结晶应力等原因而导致样品力学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