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311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42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31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nsiderable empirical evidence supports recovery of reef fish populations with fishery closures. In countries where full exclusion of people from fishing may be perceived as inequitable, fishing‐gear restrictions on nonselective and destructive gears may offer socially relevant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to build recovery of fish biomass. Even so, few researchers hav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the responses of tropical reef fisheries to alterna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tested for the effects of fishery closures and fishing gear restrictions on tropical reef fish biomass at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level. We conducted 1,396 underwater surveys at 617 unique sites across a spatial hierarchy within 22 global marine ecoregions that represented 5 realms. We compared total biomass across local fish assemblages and among 20 families of reef fishes insid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with different fishing restrictions: no‐take, hook‐and‐line fishing only, several fishing gears allowed, and sites open to all fishing gears. We included a further category representing remote sites, where fishing pressure is low. As expected, full fishery closures, (i.e., no‐take zones) most benefited community‐ and family‐level fish biomass in comparison with restrictions on fishing gears and openly fished sites. Although biomass responses to fishery closures were highly variable across families, some fishery targets (e.g., Carcharhinidae and Lutjanidae)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multiple restrictions on fishing gears (i.e., where gears other than hook and line were not permitted). Remoteness also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response of community‐level fish biomass and many fish families. Our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fishing restrictions in building recovery of fish biomass and indicate important interactions among fishing‐gear types that affect biomass of a diverse set of reef fish families.  相似文献   
2.
3.
4.
5.
不同来源土样胶体对氯霉素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来源沉积物或土壤样品(沉积物A1和A2,天然土壤B1和B2,市售营养土B3),采用切向超滤与多种纳米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土样中胶体的理化特征及其对氯霉素(CAP)吸附行为的影响.荧光区域积分法结果显示,土样胶体的荧光组分以色氨酸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为主,络氨酸类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质存在较少.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3胶体对CAP的吸附率最大(36.25%),在胶体浓缩液和超滤液中的分配比例最高(1.91),但其有机碳归一化结合系数最低(3.93).与天然土壤相比,河湖沉积物胶体的吸附率较高,但其与CAP的结合能力却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胶体对CAP的吸附主要与其芳香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丰度、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及分子量有关;此外,胶体的腐殖化程度、芳环上羧基、羰基等官能团的比重及荧光物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对CAP的吸附行为也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正  李俊奇  王文亮  车伍  俱晨涛  赵杨 《环境工程》2020,38(4):10-15,38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继承我国古代先贤智慧和参考国外经验,系统总结我国雨洪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实际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核心是构建基于绿灰结合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综合措施,实现"治涝"与"治黑"等多重目标。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海绵城市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的内涵与联系,对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疗废物焚烧飞灰(MWIFA)富含高浓度的氯盐、碳组分、重金属和二噁英(PCDD/Fs),已被列入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管理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医疗废物焚烧飞灰处理处置的综合研究较少。介绍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化学药剂稳定法、水泥固化技术、热处理技术、水热处理技术和浮选技术等多种飞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上述后3种技术用于处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和二噁英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塘库修建时间(1955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时间(2000年)和~(137)Cs示踪技术,确定了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量及产沙模数,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小流域的塘库沉积物~(137)Cs含量和产沙模数。研究结果表明,黄冲子小流域和工农沟小流域1955~1963年、1963~2000年、2001~2014年的产沙模数均呈下降趋势,库区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黄冲子小流域不同时期产沙模数均大于工农沟小流域,工农沟塘库沉积物1963年~(137)Cs峰值和表层泥沙~(137)Cs浓度均小于黄冲子塘库,主要与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侵蚀方式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库区小流域沟道侵蚀产沙量的定量估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OMI臭氧遥感数据,结合甲醛垂直柱浓度、气象数据以及经济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兰州地区臭氧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索了影响臭氧的新气象因子,总结达到臭氧污染的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确定影响臭氧柱浓度的主要人为源并确定其限域。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夏季柱浓度值最高,冬季、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其余三季波动幅度较小且平稳。2)11年中,臭氧柱浓度具有较大的波动。2005年至2010年快速增长到最高值331.997 DU。2010年之后,臭氧柱浓度缓慢下降,2014年起有回升趋势。3)OMI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根据AQI的线性关系划分了臭氧柱浓度的污染等级。结果指示了11年大气臭氧空间变化,2005~2009年5年间研究区全区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2010年全区轻度污染,后两年污染逐渐减弱,2013~2015年全区恢复至良。4)根据兰州发展的趋势以及周边城市的关系,划分了兰州经济圈及功能区,并结合臭氧柱浓度空间分布图得出臭氧污染与经济特征的密切关系。5)正弦模型拟合后臭氧柱浓度变化趋势呈不明显的周期性,说明臭氧的人为来源贡献较大。6)创新探索影响臭氧污染的新气象因子(日照、气压等参数),并确定其重要人为源限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