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Z125合金HY3包覆型涂层退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化学法退除DZ125合金HY3包覆型涂层。方法 采用真空电弧镀技术(AIP)在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125上制备包覆型涂层HY3,利用化学方法完全退除基体上的涂层,通过失重法研究对比1#和2#退除溶液退除HY3涂层和DZ125合金的退除速率,采用扫描电镜(SEM)对退除后的HY3涂层和DZ125基体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100 min,2#溶液可以将20 ?m左右的HY3涂层完全退除,采用1#溶液需要超过100 min才能完全退除涂层。两种对DZ125合金的腐蚀性很小,对于同一种合金而言,1#溶液和2#溶液对合金的腐蚀速率比值为1︰13。在1#溶液中,合金与涂层腐蚀速率的比值为1︰87.65;在2#退除溶液中,合金与涂层腐蚀速率的比值为1︰6.81。结论 1#溶液更加适合退除DZ125合金上的HY3涂层。  相似文献   
2.
铍青铜弹簧片应力腐蚀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传感器微动开关弹簧片应力腐蚀的机理,找到断裂原因。方法对弹簧片进行断口形貌观察、能谱成分分析,并进行产品模拟腐蚀实验。结果传感器内部意外进入雨水,在工作温度下形成湿热环境,开关盒中的游离氨在此环境下释放出来,在开关盒内部形成潮湿氨气氛,铍青铜弹簧片工作时凹面一侧承受静拉应力作用,从而在潮湿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结论通过采用无氨酚醛塑料制备开关盒,弹簧片的应力腐蚀得到了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供电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介绍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对各部分的实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框图及系统最终要反映的信息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RS、GPS集成技术,依据南京市10大类大气污染源排放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合适的空间分配方法,根据各排放源的相关权重分配因子,构建了南京市2015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1 km×1 km的网格化空间数据库,并基于GIS平台叠加显示形成了2015年南京市大气污染源1 km×1 km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此次空间分配结果与南京市GDP、路网、人口、农业等相关分布特征相互吻合,说明本研究网格化空间分配方法较为合理可靠,可满足后续空气质量模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压力视角的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压力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基础上采用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生态压力热点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5 581.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20%,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浙西浙东等地;生态压力热点区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压力热点区在空间上并无重叠,生态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2)生态廊道网络由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组成,生态源间廊道总长度为2 459.13 km,呈现"两纵一横"的空间格局,适宜修建宽度为1 200 m;生态压力需求廊道总长度为1 186.71 km,呈现以生态源地为核心的空间组团特征,一般、较高、高压力需求廊道的适宜修建宽度分别为750、550和100~200 m。(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某铁路局行车事故多发情况,从事故等级分布、类型分布、原因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等多个方面对2005-2014年1 784起铁路行车事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近10年该铁路局行车事故的分布规律.一般D类事故1 008起,占事故总数的85%,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等级;延误事故1 059起,占事故总数的59.4%,是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类型;设备原因行车事故1 185起,占事故总数的66.42%,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原因.铁路行车事故在年、月、日、时上的高峰期分别为2006年(293起)、8月(180起)、周五和周天(267 +288起)、14:00-16:00(184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6.4%、10.1%、31.1%、10.3%.车站铁路行车事故978起,占事故总数的54.8%;其中四等站事故最多为345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35.3%,特等站事故次之为187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19.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传爆药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和装载加固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导弹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运用改进型安全评价方法计算出导弹运输实际现实危险度。通过重大事故后果模拟法对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量危险源进行分析、模拟,得出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对人、物的危害范围。运用装载加固安全评价方法对装载加固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知铁路运输导弹的危险综合程度,该评价模型可为铁路运输部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9.
苏南某市河流水质参数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南某市区320km2内的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TP3个主要水质参数的监测,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球状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对河流有机污染指标、富营养化指标进行了空间插值,用以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绘制了时空分布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受不同区域污染物来源的差异、不同河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不同水期水生植物、入流水量、河水流动性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河流水质参数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异特征;各水质参数污染均相当严重,尤以富营养化指标氮磷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理的主要职责是“三查两调一收费”,加大三查两调工作力度,促进排污收费是当前经济形势、环境形势对监理队伍的要求。要尽快把认识统一到以强化现场监督检查为中心,促进排污费的征收上来。强化现场监理应当从人员素质条件、现场执法条件和装备条件上给予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