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建立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能够使人们快速响应地震,快速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本文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计算地震的影响范围,对地震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同时给出相应的救援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不停航施工为特定情景,构建SD模型对机场安全风险的发生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鱼骨图识别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得到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共包括22个关键影响因子;然后采用因果关系图分析安全风险的影响关系,并运用SD模型软件Vensim PLE构建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SD模型流图,分析风险的作用机理,得到各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5个主要的风险回馈循环;最后从机场层面、政府层面、施工企业层面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管理建议。该研究丰富了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为减少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完善民用机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 ,并以一些实例展示了其在地震分析预报中可能的用途。研究表明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数据和图形进行编辑、显示、查询、分类 ,它还有地图距离分析、面分析、局部统计、邻域分析等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而将这些功能用到地震预报中 ,则有可能得到一些新的思路 ,提出新的方法 ,提高地震分析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4.
5.
6.
潘丹  罗帆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4):1258-1265
鉴于机场风险管控能力差异对风险的影响,对停机坪安全三维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构建35个停机坪安全风险预警指标,在传统二维风险矩阵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受体脆弱性,建立停机坪安全三维风险预警模型,采用最优分割法确定预警警级和阈值,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警度,并发出预警信号。结果表明:35个风险预警指标中,18个指标警情处于Ⅱ级,发出黄色轻警信号;17个指标警情处于Ⅲ级,发出橙色中警信号;而综合风险警情为Ⅱ级,发出黄色轻警信号。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通过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研究,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思路,结构设计和功能等内容,该系统的建立既可用于城市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也可用于应急救灾的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综合采用扎根理论、熵权法及结构方程模型(SEM模型)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SEM评价模型。将扎根理论运用于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SMART原则和熵权法用于指标体系的筛选、SEM模型用于指标体系的验证,确定了5个维度21个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绩效评价指标;运用SEM模型分析指标和构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结果表明,二级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全业绩、管理因素、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将模型应用于6个项目的安全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管理者实际评价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且与第三方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潘丹  余异 《环境保护》2022,(16):12-17
在新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基本矛盾的转变,注重乡村多功能性,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而激活乡村丰富生态资源的价值,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切入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厘清两者协同的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数据库,从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两个方面,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的模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角色的重要性,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的政策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制度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99年的20年间,安徽人口增长了1313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20万hm^2,森林面积略有增加,人均耕地和资源面积持续下降,这种趋势若得不到控制,将影响我省土地的可地续利用,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耕地生产率,以及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来抵消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