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村落承载的乡土记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面对经济变迁下的城镇化改造,如何借助空间特征定位村落文化保护的转型路径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将“源汇”嵌入文化景观进而拓展为景观”源—聚”的可行性,并以亟待转型的东北村落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源—聚”方法突破了对单一要素和信息片面化关注的局限,能够借助区划手段探索文化空间的分区特征,支撑文化景观格局构建。(2)宾州镇以聚落生活区为主,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村落间文化联系紧密,可构建“中心—附属—外围”的层级传递与联动模式,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挖掘了乡土景观自然结构背后的文化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中探索了自然村落文化保护的活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演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库汊低于中游而略高于下游。群落的相似性表现为上、中游相近,下游和库汊相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根据计算Shannon-Weiner指数为上游最大,其次为中游,下游再次,库汊最低。与198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小型化明显,生物量增加2.5倍。  相似文献   
3.
4.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5.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必彬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17-1021
从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监测结果,以及工农业发展、人口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太湖萎缩,底泥中营养物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太湖湖体、环湖河流水质与省、市边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分别为:总磷、总氮和氨氮;水体水质演变是由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过度增加、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以及太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市场交易结构的视角,测算2000-2016年黄河流域104个地级以上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程度,综合利用Global Moran's I、G*i指数空间统计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探究土地市场化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0-2016年,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水平表现出先持续上升后不断下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呈现了“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格局。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水平整体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地市场化热点区域以下游主要城市为核心,经历了先加速蔓延、后缓步收缩的时空演进历程。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收支比、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区位条件等因素共同驱动,但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各因素在不同年份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泥石流输沙对小江中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游勇  程尊兰 《灾害学》2003,18(2):7-11
对小江中下游近90km河床及两岸泥石流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泥石流输沙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泥石流高强度的输沙造成小江河床特殊的平面和剖面特征;泥石流堵塞小江河道,对纵比降有再造作用;泥沙使小江河床以年均20cm~50cm速度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