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生态补偿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Tobit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开展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6年中国总体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平均值为0.633,处于中等效率水平,随时间呈“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海洋生态技术进步依旧是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但面临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值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市化率、进出口总额占比和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海洋生态补偿效率的空间聚集性增强,区域不平衡性有所收敛,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重点将生态资源存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浪费两项指标纳入新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优化的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全要素生产率(TFP)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关系,最后运用Tobit回归分析探索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向、强度和变化趋势,以此度量和展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结果显示:生态效率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逐渐收敛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西部内陆地区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区域失衡;生态效率的集群效应明显,辐射效应不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赤字问题逐步缓解,但在短时间内经济和生态的矛盾依旧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显;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趋于强化;政府规制、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趋于减弱;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的改善存在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3.
超富集植物在营养元素生物强化及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领域有重大应用前景。通过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研究了碎米荠植物对硒镉的吸收富集特征。研究表明:野生碎米荠中Se含量达数百mg/kg,叶片中Se最高含量为1 365 mg/kg。地上部Se的生物富集系数在2.8~43.8的范围内,大部分超过10;生物转移系数在0.46~1.88之间,大部分大于1。地上部Cd含量都超过了100 mg/kg,叶中的Cd含量大部分在400~800 mg/kg之间。富集系数都大于1,且农田及小溪流域植株地上部Cd的生物富集系数高达几十甚至上百,Cd的生物转移系数大部分超过1。露天栽培条件下,碎米荠中的硒镉含量随盆栽土壤中硒镉浓度的上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当Se含量为50 mg/kg时植物中的Se含量最高,此时地上部Se含量为995 mg/kg,地下部Se含量1 100 mg/kg。当Cd浓度为80 mg/kg时,植株当中Cd含量最高,地上部和地下部中的Cd含量分别高达550 mg/kg、337 mg/kg。研究认为湖北渔塘坝发育的碎米荠植物是硒镉多元素超富集植物,在硒镉生态环境污染修复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膜技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应用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技术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方法、过程和效果。利用膜技术再配以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氧化、还原、吸附等,对重金属离子可处理到0.1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此文主要研究了易裂尺寸范围内的45钢工件的超细化热处理。结果表明:45钢工件在易裂尺寸(5mm~11mm)范围内进行循环淬火时,淬火介质直接影响45钢工件的超细化热处理质量,易裂尺寸范围内的45钢工件,采用肥皂水在830℃循环淬火四次加680℃反复回火后,其超细化热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国产新型冷作模具钢LD钢(7Cr7Mo3V2Si)经球化退火与循环退火后的超塑性压缩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循环退火后的LD钢,其超塑性压缩性能优于球化退火,而且其最佳超塑性压缩的工艺参数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接触氧化法除铁的滤料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锰砂滤料处理含铁废水中面对的问题入手,找出催化主要作用者“铁质活性滤膜”,引申而采用其它可培养出该膜之滤料,使在处理效果达到情况下,滤料来源更广泛、更经济、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供应状态的L_1R工业纯铝棒材的超塑性等温压缩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压缩变形过程。确认未经任何超塑预处理的供应状态L_1R工业纯铝具有轻微超塑性能。确定了L_1R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本试验结果为L_1R工业纯铝压缩类成形零件提供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文章主要介绍纳滤膜、光催化材料、纳米还原性材料及纳米吸附性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对纳米材料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和分析了镉(Cd)-砷(As)复合污染处理对球果蔊菜(Rorippa globosa,十字花科焊菜属,1种从农田杂草中新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的生长及其对Cd、As吸收和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As复合污染条件下,由于Cd、As的拮抗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促进地上部对Cd的吸收和积累.在Cd-As复合污染处理浓度为10 mg/kg和50 mg/kg时,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35.9 cm和2.2 g,盆),叶片中Cd积累量高于同浓度单一Cd处理.Cd-As复合污染高浓度处理表现出对球果蔊菜生长以及Cd的吸收和积累有协同的抑制作用.同时,球果薄菜根部对As的吸收能力大于其地上部,相应的富集系数≤0.3,转移系数≤0.6,说明球果萍菜对As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球果蔊菜有很强的忍耐Cd-As复合污染的能力,对修复Cd-As复合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