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258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61.
军用雷达装备对环境适应性有着严格的要求.针对某型机载雷达中应用的CPCI连接器金属外壳发生腐蚀的问题,通过环境试验对腐蚀现象以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DJB-823保护剂设计了新的连接器表面防护工艺.通过GJB 150A中规定的48 h和96 h中性盐雾试验,以及对比样件表面腐蚀面积提取等手段,验证DJB-823保护...  相似文献   
562.
文章概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场地环境调查、土壤修复、监理和验收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的质控措施,更好地为场地修复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当前土壤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知污染物定性难度大、样品基质复杂、污染物标准方法缺乏、场地历史遗留问题多、检测周期较长等。文章通过实例和数据论证如何克服当前局限条件,解决污染场地农药、染料等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为我国场地环境调查、土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63.
为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基于传播理论、相关文献及调研结果,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6名来自河南、陕西、重庆等地的工人进行调查,利用SPSS 23.0及AMOS 23.0软件构建示范模仿SEM和感染从众SEM,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关键人物影响力、关系亲密度、个体易感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示范模仿的影响最显著;个体易感度、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感染从众的影响最为显著;传播行为特征、奖励或惩罚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64.
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对南京市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连续观测,分析该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近地面和高空臭氧的变化规律、污染的发生过程与成因。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风速低、冷空气影响锋前的静稳天气下,近地面臭氧的循环生成和夜间高空残留的臭氧在湍流作用下混合并积累造成该污染过程;近地面和低层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单峰型特征,而高空臭氧浓度无明显日变化特征,夜间维持高值;边界层高度上下始终存在臭氧高值带,厚度达数百米;正午至午后时段,各垂直高度上臭氧浓度混合均匀,随高度基本无梯度变化,达到近地面至高空1.5 km的臭氧高污染层覆盖。  相似文献   
565.
利用在线高分辨率仪器对2014-2018年南京市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离线分析法与在线分析法对OC、EC的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离线分析的EC、OC浓度高于在线自动监测值;2014-2018年南京OC与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 38±3. 91)μg/m^3和(3. 12±1. 76)μg/m^3,整体呈下降趋势,冬季OC与EC均较高,夏季两者质量浓度较低。OC和EC均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日变化规律,OC与EC第一个峰值均出现在08:00左右,OC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0:00前后;夏季OC与EC相关性最低,冬季最高,NO2、CO与OC、EC的相关性总体高于SO2,表明燃料燃烧对碳气溶胶有一定贡献,但没有交通源的贡献显著,夏季O3与OC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利用最小相关系数法(MRS)计算大气OC中一次有机碳(POC)和二次有机碳(SOC),结果显示OC中以POC为主,但SOC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SOC质量浓度达1. 96μg/m3,在OC中占比达31. 9%,后续颗粒物污染治理的重点可能应关注VOCs。  相似文献   
566.
范娟  冯晓波 《环境教育》2008,(12):62-65
目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期,突发环境事件危害性强、影响面广得不到有效处置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67.
对台州湾近海5种不同生活习性的生物体内15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生物体对PAHs的富集规律,探讨生物体PAHs的积累量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红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日本沙蚕(Nereis japomixaj)和棱鲻(Liza carimatus)体内15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PAHs)平均值分别为74.02、127.30、128.50、150.32、224.30 ng/g,棱鲻∑PAHs是蓝圆鲹∑PAHs的3倍,5种生物体内2环PAHs占∑PAHs的17.19%~28.89%,3环占31.74%~39.17%,4环占33.47%~44.52%,5环占1.99%~4.05%,6环占0.78%~2.50%,其中3环和4环所占的比例较高,6环最低.蓝圆鲹、棱鲻、海鳗、日本沙蚕、红点圆趾蟹对PAHs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0.49、54.93、0.68、0.79、0.67,对PAHs富集系数最大的是棱鲻,最小的是红点圆趾蟹.底栖生物对高毒性的PAHs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台州湾近海生物体内PAHs的积累量不仅与生物体自身的生活习性有关,还与其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8.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于1997-07-09期间,在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埋设了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土壤温度观测数据表明,在60cm以上土壤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变化,其变化为正弦曲线,与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一致,但存在关不同的时间滞后。地表状况、土壤干湿程度及土壤组分等的差异对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振幅及热通量有影响。在藏北高原,由于挖坑埋设探测食品等对土壤温度场的优动可在5  相似文献   
569.
控制流域水电过度开发、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是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该研究将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水资源约束作为水资源要素纳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效率评价体系,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的门槛效应,进而基于效率拐点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以此构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核定的效率支撑范式。该研究选择国内22条主要的水电开发流域作为案例区,共纳入331座大中型水电站,研究发现:(1)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均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其经济效率演变幅度大于综合效率。(2)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经济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为27.15%,该阈值明显高于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3)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综合效率也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综合效率呈“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开发规模阈值为44.45%,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超过该阈值后,更...  相似文献   
570.
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样品的消解过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作者对水浴消解的方法进行多次试验和完善,同时对多个国家标准土样进行分析,结果均符合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监测质控要求.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