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获得同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磁分离特性的生物吸附材料,以汽爆秸秆为基质,采用戊二醛交联剂法制备了磁性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秸秆吸附剂(Fe3O4-PEI-RS),通过SEM、XRD、FTIR、XPS和VSM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测定了Pb(Ⅱ)在Fe3O4-PEI-RS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b(Ⅱ)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PEI-RS对Pb(Ⅱ)的吸附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吸附时间对Pb(Ⅱ)的吸附效率有明显的影响,在18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Pb(Ⅱ)在Fe3O4-PEI-RS上的吸附行为,20、30和40℃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2.31、200.00和212.77 mg/g;热力学参数△G < 0,而焓变△H>0、△S>0,说明该吸附属于熵增加的自发吸热反应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重复试验表明,EDTA作解吸剂,经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吸附剂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研究显示,所制Fe3O4-PEI-RS对Pb(Ⅱ)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能在磁场下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42.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出行和健康,创建便于查询的空气质量显示系统,可以使人们简单直观的了解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逐渐成了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工具.本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提出了空气质量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来建设空气质量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从各个区内监测点得到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进而将每日各个时段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动态图的方式直观清晰的展示给用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43.
污水土地净化系统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研究不同管网铺设率对水流流态的影响,可为设计参数的选择及反应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因此,运用示踪-应答技术,以停留时间分布(RTD)理论为基础,对反应器中水流的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RTD分析和CFD模拟结果互补分析发现,底部的碎石层具有布水功能,而表面的水层具有集水的作用:水流在承托层中水平流动,竖直流经填料层,最后在水层中水平流入集水管网.在有承托层和水层的情况下,系统采用不同管网铺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填料中水流的流态影响不大,然而管网孔口布水效果不均.各管网铺设率反应器的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但都有一定的无效体积或滞留区.半网布水、集水的反应器体积效率最高,流态接近推流形式.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为1.09,轴向扩散系数为0.037.  相似文献   
44.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45.
以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情况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威慑能力的定性分析模型,其核心是分析威慑双方的策略互动,以便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威慑能力进行评估。针对信息完全和信息缺失的情况,博弈论模型能够简便快捷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核威慑效果进行评估,并能够提出提高潜艇威慑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6.
文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针对提取的主要因素提取液配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剂用量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与国标《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7494-87)对应的土壤阴离子表而活性剂(LAS)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土壤样品烘干后经20 mL乙醇水溶液(70%)提取,水浴恒温振荡仪45℃下振荡2h,...  相似文献   
47.
污染源自动监测指标体系是构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网络的关键和基础。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反馈污染源排污情况及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鉴于目前污染源自动监测指标仅限于COD和氨氮等常规性综合监测指标,缺少表征污染源排污特征的特征污染物监测指标,有必要进行指标的优化与筛选。文章以示范区清河流域内缫丝加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指标设置原则,分析清河流域内污染源产污及排污情况,从营养化、毒理性角度运用初选、精选、复选3个阶段法,完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指标的优化与筛选,成功构建缫丝加工行业自动监测指标体系,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网络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8.
针对王坡井田煤层气井采出水中污染物含量低,仅CODcr超出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特点,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然后通过絮凝沉降迅速回收采出水中悬浮活性炭。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3g/L、吸附时间为40 min,PAM投加量为2 mg/L,沉降时间为5 min,活性炭回收率为98.35%,处理后采出水CODcr为45.45 mg/L、SS为7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相似文献   
49.
利用卷枝毛霉孢子悬液与小球藻共培养,用过滤含藻菌球的方式来收获微藻.以人工配水为培养基,收获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收获条件为:pH=6.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25 g·L~(-1),菌藻比为1∶250,收获效率为91.08%.对培养前后培养液中多糖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发现小球藻在培养48 h后多糖质量浓度较培养前增加了约0.047g·L~(-1),而菌藻共培养后的混合液中多糖质量浓度为0.019 g·L~(-1).由此可知在菌藻共培养过程中,小球藻会向外分泌某些水溶性多糖物质供卷枝毛霉利用,二者有一定的共生作用.对小球藻和卷枝毛霉细胞表面Zeta电位进行测量发现,小球藻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值随着藻液pH值变化波动不大;而卷枝毛霉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值,随着pH值的变小,电位值可由原先最低的-37.7 m V升至-9.87 m V.由此推定菌藻相互吸附的主要机制为电中和吸附.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环境风作用下逆向双点火源聚氨酯泡沫火蔓延及融合行为,开展多组对照实验并从材料传热机理角度分析侧向风速对火蔓延行为中火羽流形态、质量损失和辐射热流场等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与上述参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环境风效应使火焰被拉长且敷贴于预热区表面,增大预热区面积和热反馈;侧向风速的增加对FPU板材质量损失的影响逐渐弱化,且板材的熔滴率与风速呈正相关;无论侧向风是否存在,两侧逆向火焰融合后均达到整个蔓延过程中的峰值温度;风速的存在限制了火焰温度与辐射热通量峰值,也缩短了温度和辐射峰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