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36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3745篇
基础理论   383篇
污染及防治   195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238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239篇
  1984年   218篇
  1983年   198篇
  1982年   166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31篇
  1979年   75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63篇
  1975年   47篇
  1974年   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为了认真贯彻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指示,讨论“七五”化工环保计划纲要,进一步搞好化工环保工作,化工部于八月十日至十三日在石家庄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部分重点城市化工局、部分重点化工企业和科研设计院等101个单位的代表,共130多人。这次会议在林殷才副部长的主持下,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环保工作的指示,听取了北京市化学工业总公司、衙州化工公司、南化公司磷肥厂、淄博硫酸厂、青岛染料厂等五个单位各具特色的经验介绍,深入讨论了“七五”化工环保计划纲要。在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952.
双酚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双酚A(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主要以快速吸附为主,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等温线,沉积物有机质中的碳黑物质和孔隙填充相引起了BPA的非线性吸附和解吸滞后行为;沉积物对BPA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主要是自发的焓推动的物理吸附;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增大,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减少;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单位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在酸性条件下,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少,在碱性条件下这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3.
电磁辐射环境的潜在致突变水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微波通信基站和广播电台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了解了不同电磁辐射强度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较强电磁辐射水平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突变危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有关场所中的电磁辐射环境,以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的问题作深入研究,制定可操作性法规,并明确界定有关场所可执行的标准,使建筑物高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54.
源头寻根     
emma.z 《环境》2005,(1):48-49
背包并不重,脚步踏着山路,阳光明媚,暖和地照着身体。穿过马岭桥,谷底幽深,令人有种畏惧的感觉。面对天下第一罗盘,双手合十虔诚地许下生日愿望,希望快乐到老,如此足矣。急不可待往珠江源头走。潺潺水流,从岩洞流出来的便是中国南方最富饶地区的水源,焉能想象?流水不紧不慢地淌着,与南方急速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多美的风光,铺个防潮垫,发呆一会儿,躺着就睡起来。  相似文献   
955.
旋风除尘器设计中压力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了旋风除尘器压力降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构造了旋风除尘器压力降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旋风除尘器设计过程中压力降的计算问题,将所得模型与实际工业型旋风除尘器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良好。模型对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6.
白腐菌应用于堆肥处理含木质素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菌对木质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在含大量木质素的模拟垃圾堆肥中采取添加白腐菌菌剂与不添加该菌剂2组实验对比,在相同堆肥处理条件下,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总量由274988mg降至15438mg,降解率达4386%,远高于未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的降解率,表明白腐菌可有效用于含木质素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并有望于加速堆肥腐熟,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957.
将贝叶斯规整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RBPNN)应用于环境领域的 QSPR模型.采用ChemOffice2004内置的MOPAC 2000计算了6种量子化学参数(分子最高占据能EHOMO、分子最低占据能ELUMO、分子生成热HF、分子偶极矩DIP、分子的电子能量EE和分子的核核排斥能CCR)以及氯原子数(Cl)和分子量(MW),建立了87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电化学还原电位定量关系的BRBPNN模型.最优网络模型结构为6-20-1,其电化学还原电位的拟合及预测能力明显优于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平方和均方根误差(MSE)分别达到0.999和0.000105,0.965和 0.00159.最优模型输入节点到隐含层权重平方和的分布规律揭示出各种描述符对还原电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ELUMO>EHOMO>HF>CCR>EE>DIP.由散点图揭示出影响为正有EE;影响为负有ELUMO,HF,DIP;影响无明显正负性的有ELUMO,CCR.结果表明,贝叶斯规整化大大方便了网络规整化参数选择,保证了网络的优良概括能力和稳健性.本研究对氯代芳香族化合物采用电化学处理的适用性以及分析相应电化学降解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中国燃煤汞排放清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69,自引:15,他引:54  
建立中国分省燃煤汞排放清单,对于研究汞的大气化学转化、迁移和沉降,制定中国汞污染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经济部门、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和污染控制技术将排放源划分为65种不同类型,根据各类型的煤炭消费量、燃料汞含量和汞排放因子计算汞排放量,最终建立了分省燃煤汞排放清单.用2组原煤汞含量数据资料计算的2000年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61.6 t和219.5 t,其中绝大部分汞排放来自工业、电力和生活消费,分别占46%、35%和14%.Hg0、Hg2+和Hgp在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61%和23%.中国燃煤汞排放在各地区间有较大差异,排放量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河北、辽宁和江苏,均超过10t/a.  相似文献   
95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在太湖流域利用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旱耕地上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磷的主要流失途径为泥沙搬运,磷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2.67kg.hm-2和2.79kg.hm-2,而竹园和板栗园则分别只有0.28kg.hm-2和0.66kg.hm-2.土壤侵蚀和磷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分布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旱地上板栗园与玉米-油菜轮作2种利用方式的经济收益接近,但前者土壤侵蚀和磷流失量分别只有后者的6.7%和24.7%,在太湖地区种植板栗是值得鼓励的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水旱(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主要随农田排水流失,降雨时间和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间隔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磷的年流失量,3次最大的流失事件中磷的流失量可达到全年磷流失的70%以上.稻田水旱轮作方式磷的年均流失量为0.93kg.hm-2,分别只有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地的34.8%和33.3%.因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暴雨集中期尽量减少施肥和翻耕等农事活动,可以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磷的输出.  相似文献   
960.
Bottled water may not be safer, or healthier, than tap water. The present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styrene and some other aromatic compounds leach continuously from polystyrene (PS) bottles used locally for packaging. Water sapmles in contact with PS were extracted by a preconcentration technique called as "purge and trap" and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GC/MS). Eleven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se studies.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styrene in PS bottles was 29.5 μg/L. Apart from styrene, ethyl benzene, toluene and benzene were also quantified but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much less than WHO guide line values. All other compounds were in traces. Quality of plastic and storage time were the major factor in leaching of styrene. Concentration of styrene was increased to 69.53 μg/L after one-year storage. In Styrofoam and PS cups studies, hot water was found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styrene and other aromatic compounds. It was observed that temperatur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leaching of styrene monomer from Styrofoam cups. Paper cups were found to be safe for hot dri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