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城市不同功能区径流中PCBs的污染特征及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温州不同城市功能区小区路面、停车场、汇流口、小区屋面以及交通干道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径流样品测定了14种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并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功能区径流中PCBs含量和检出率有所差别但变化不大,其中小区屋面要高于交通干道、汇流口、停车场和小区路面(均值分别为337.9, 306.3, 240.1, 193.2, 172.7ng/L);径流中以五氯代PCBs为主,占到总量31.4%~56.2%;径流中PCBs跟SS浓度相关性较差;由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低氯代PCBs污染来源不同;TEQs在汇流口、小区路面、停车场径流中浓度相对较大,分别达到4.4, 4.1, 4.0ng/L,这跟其径流中CB126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22.
年末岁初是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也是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时期。为避免"周期性怪圈",坚决刹住和扭转生产经营旺季烟花爆竹事故易发多发的不良势头,笔者认为可重点从以下方面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一、增强预见性,切实强化烟花爆竹事故防范的责任意识事故防范是安全生产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起码要求,也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尽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223.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根据1981~200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危害较大的10项污染指标,采用均值指数法对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湘江干流不同河段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湘江总体水质在20世纪90年代呈恶化趋势,致使污染加剧的主要因子是总大肠菌群、总磷、石油类和总汞;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近年来生活废水污染日益突出,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在干流不同河段中,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估计未来湘江的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还会加剧。因此,为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湘江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应将湘江流域城市生态水源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24.
针对800H材料特性,分析了该材料在大型压力容器制造中裂纹形成机理。对该材料在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热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工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对优化和改进800H合金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确保产品安全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25.
鉴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具有多目标、多要素、动态关联等突出的系统动力学特征,选择和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开展城市发展规划环评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和技术优势.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山西省临汾市正面临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环境治理的紧迫要求,本文依托该市转型发展规划环评工作,在全面识别和剖析城市发展要素、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基础上,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为重点研究了规划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以此构建城市转型发展规划环评SD模型,并对4个规划替代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在环境目标刚性约束下所有替代方案均不能实现人均GDP翻番的较高经济增长目标,其中以较强环境约束为特征的“方案III”具有最好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效果.据此评价建议临汾市应在确保实现环境改善目标的前提下主动放缓工业增长速度,同时加快以“煤焦铁电”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26.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甲基汞的变化规律,以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消落带土壤和水体甲基汞含量和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会促进土壤无机汞向有机汞转化,土壤甲基汞含量在淹水和落干过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土壤甲基汞含量增加,第二次淹水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淹水增加了22.13%,第二次落干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落干增加了58.17%.第二次淹水过程土壤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淹水,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主要与干湿交替循环有关.土壤淹水后会迅速向水体释放甲基汞,水体中甲基汞含量明显增加,两次淹水过程增幅分别为119.42%和334.72%,水体甲基汞和土壤甲基汞之间无显著相关.干湿交替环境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pH值、有机质含量、E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有水体pH值、DO、DOM、水温等.  相似文献   
227.
选择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的商丘市民权林场与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1年内各月份的空气离子的日进程,分析其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一定差别,在系统内各点差别较小;杨树生态系统的日进程格局基本一致,表现出近似的"U"型,一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09:00~10:00与17:00前后;泡桐生态系统的日进程虽然在09:00~10:00也出现高峰值,但随后表现出单调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计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28.
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鑫  向伟  司炳成 《环境科学》2021,42(6):2817-2825
渭河和泾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流,了解这两个流域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Piper图、Gibbs模型、Na端元图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解释了两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特征与差异.并利用WQI法、Wilcox图、USSL图和Doneen图等方法,评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饮用和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均以淡水为主,呈弱碱性;除Na+外,渭河流域地下水离子浓度整体上均大于泾河流域;两流域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Na+;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50%,而泾河流域以HCO3-Ca-Mg和HCO3-Na-K为主,各占32.5%.渭河和泾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均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其中又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其次,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受到工矿活动的影响,且农业活动中化肥的施用也是其重要的控制因素;此外,渭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到了明显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而泾河流域有些地区却并不明显.对于饮用水水质评价而言,两流域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且泾河流域地下水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根据SSP、SAR和PI指标对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评价表明,研究区部分地区地下水不能直接进行灌溉,否则会造成盐害进而引起抑制植物生长,南部的水质优于北部;此外,3种灌溉水质评判方法均表明泾河流域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本研究能对渭河和泾河流域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并为黄土高原主要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水质管理及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9.
太湖水体Chl-a预测模型ARIMA的构建及应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李勇  冯家成  单雅洁  钱佳宁 《环境科学》2021,42(5):2223-2231
叶绿素a(Chl-a)是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变化规律.以1999年12月~2019年8月太湖水体Chl-a和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Chl-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据此建立了Chl-a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结果表明:①太湖Chl-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月均气温(MAT)和月度降雨量(MR)与Chl-a浓度存在较好的变化同步性,总氮(TN)和氨氮(NH4+-N)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藻类暴发条件不仅仅是基于N和P等限制性因素,而是发展为TN、NH4+-N、TP和高锰酸盐指数、MR和MAT等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③两种模型经验证比较,基于1999~2019年逐月资料建立的Chl-a浓度的ARIMA模型模拟效果和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所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特别是在考虑主要环境因素作为自变量及优化自变量取值情况下其预测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的ARIMA(0,1,1)(0,1,1)模型将有助于太湖藻类暴发的预报和预警,并为及时有效地安排水资源调度及调控等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0.
王栋成  林国栋 《环境工程》2010,28(4):105-110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有关规定,结合大气环评实践案例,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提出等级划分原则性技术要点,进一步探讨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在环评中的理解和执行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