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41.
发光细菌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应用原理,重点评述了发光细菌法在工业废水、水域水质毒性及其他相关领域监测中的应用。与其他生物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测试结果与传统的鱼类毒性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际应用方便可行。同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对发光细菌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钢铁行业冷轧、硅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目前一般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处理,药剂消耗量非常大。在2 m3/h的中试规模上研究了铁/碳微电解还原工艺对钝化液含铬废水的处理,六价铬通过铁炭填料后浓度有一定降低,废水pH稍有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工艺对于钝化液含铬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由于可能存在含铬废水对铁屑表面造成钝化导致处理不够彻底。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微电解技术相比单独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且处理出水效果好,可直接排放,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3.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旭颖  严刚  雷宇  宁淼 《环境保护》2020,48(17):45-48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4.
全面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兑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环境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度同源性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就目标指标、管控区域、控制对象、措施任务、政策工具五个方面的协同性系统讨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内涵。其次,着眼于当前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在中国的重要性,本文在国家层面讨论了二者的中长期协同控制路线图,阐述了重点协同区域的识别方法和重点部门的协同治理思路,系统提出了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的协同路径。再次,本文还就“无废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这两个领域与碳减排的协同治理思路展开分析讨论。最后,针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政策体系的需求,提出了统筹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建立协同法规标准、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建议。本研究将有助于厘清各方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认识,对各级政府后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5.
46.
"十四五"是衔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的大气环境管理需要指向新的目标,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2013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分析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的差距,从推进中长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关于大气环境管理的定位和相关工作目标,并从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重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中国排污交易制度的实践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污(权)交易制度现已发展成为许多国家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是运用市场机制削减污染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改革和环境保护的战略性转变,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战略推进,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环境容量资源高效配置的排污交易政策手段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并在不同层面上开展试点和探索.  相似文献   
48.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和控制与治理任务的严峻形势,在回顾、总结和系统分析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历程和经验基础上,解析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探讨大气颗粒物控制综合管理模式,提出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相应政策建议。当前颗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49.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物是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和排放控制现状,总结分析污染分布特征,评估重点行业和主要领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从管理体系、控制手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决定了电力行业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电力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如期落实,文章从整体上设计了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框架体系,指出当前我国环境总量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重点从经济政策和监督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方法和解决措施,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总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