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云南直购电试点的输配电价,这意味着从政策制定者角度看,直购电仍是现阶段探索电力体制改革的可行方式。分析人士认为,电力体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直购电试点上,不从根本上改变对现行电网的定位,不将竞价上网与输配分开统筹考虑,简单通过直购电试点,很难达到电力体制改革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2.
内涵解析何谓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这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技术性工作,涉及多种技术方法、模型选择、样品采集与分析、化学成分谱的科学构建、模拟运算以及解析结果评估与应用等,是科学、有效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方面介绍了日本环境保护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34.
以对环保产业的共同认识为基础,为了促进中、韩两国间实质性的环境合作,本刊将特辟“韩国环保产业信息”专栏,为读者提供韩国环保技术、政策及环保产业界动向。———本刊编辑部本专栏材料,由韩国环境产业协会、韩国环保技术展示厅提供;由《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负责编辑;得到韩国环境部,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环境官)支持。祝词大家好:与韩国环保技术展示厅(在中国北京)16家企业及韩国的优秀环境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及中国环保企业的相关人士一同,对这次韩国环境产业协会在《中国环保产业》杂志上建立“韩国环保产业信息”…  相似文献   
35.
"三大"以来学会的历程和主要工作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1993年召开的,迄今已有9年时间.  相似文献   
36.
飞雪迎春到,新年已来到。值此迎新之际,本刊编辑部全体员工向广大读者恭贺新年。祝您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相似文献   
37.
据2007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将针对一些重污染行业结构性污染突出的问题,围绕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突出问题的总体要求,区别轻重缓急,每年开展1~2个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2007年开展涉铅污染企业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的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38.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积极推进,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9.
2007年8月16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推介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有关政府和行业协会领导、相关科研院所专家、经销商代表、用户代表以及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记者130余人参加了推介会。  相似文献   
40.
1总则1.1目的规范冶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