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道319线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凹头岭6公里长坡路段,犯罪分子利用大货车缓慢爬坡疯狂盗抢驾驶室财物作案24起,警方连续奋战4小时破获此案,悉数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如数追回被抢财物。请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印度夏季风降水周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夏季风降水(ISMR)在南亚气候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深入认识ISMR的变化特征,主要利用Scargle周期图和小波变换研究了1871-2004年间ISMR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ISMR的周期性波动非常复杂,相应的周期参数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文中还简单讨论了ISMR周期时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3.
质量保证与质量拉制是水质自动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素质、运行与管理机制、试剂与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文件记录等。在实际工作中,监测人员可根据仪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标准溶液的棱查、比对实验验证及试剂有效性检查,用以检查仪器的基线飘移情况。如果分析中出现一个异常值,它的前后均为正常值,这种数值大多是由仪器的进样、仪器内部试剂传输等原因所致,如果发生原因不明的数据异常,就要及时检查系统的各个环节并采集实际水样进行人工分析,直至查清原因,剔除异常值,并在周报中加以说明,以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44.
有关废电池环境政策法规有望出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废电池环境管理法规政策,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举办的“废电池环境管理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呼吁,加强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推动废电池的回收、再生、处理和处置,使废电池做到资源化和无害化。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1998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但锌锰电池、镍镉电池的回收基本上还是空白。另据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介绍,我国每年干电池生产所耗费的锌达13~14万t,占我国年锌产量的13%左右,而废电池再生利用每年能回收锌皮4万t。…  相似文献   
45.
RBI技术应用于LNG设备上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PI581的风险评估技术(RBI)是近年来石化行业逐渐采用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的评估设备经济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技术。但是由于LNG的温度一般低至-162℃,使得LNG设备在应用API581时受到了限制。低温脆性断裂是LNG设备需考虑的一项主要的失效模式,API在评估脆断损伤因子时的温度范围是-73~38℃。为了能够评估LNG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风险,通过遗传算法将温度扩展至-209℃。扩展得到的脆断损伤因子曲线同夏比冲击试验的冲击功随温度变化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扩展的损伤因子可以满足低温环境下LNG设备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6.
悬索桥桥基边坡由锚碇和桥墩构成复杂的的结构体系,其变形特点与天然边坡有很大区别。为深入研究水位下降对桥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拟建悬索桥桥基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了锚碇与桥墩耦合作用下水位下降不同高度边坡的位移、塑性点和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河道水位逐渐下降,边坡发生主要水平位移的部位也随之下移,锚碇附近岩体位移受降水前期影响大;坡体内部塑性点主要分布在锚碇附近,分布范围随水位降低先增加后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边坡安全系数随水位的下降先减小后增加,水位下降40 m后安全系数稳定在1.28;通过分析桥基边坡潜在滑裂面,确定了锚碇受拉是桥基边坡稳定性大小的控制性因素。计算成果可为大桥修建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采用零价钴(ZVCo)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水中罗丹明B(RhB),探究了ZVCo/PAA体系中PAA的活化机理,并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识别了体系中的主要活性自由基.同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PAA浓度、ZVCo投加量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对ZVCo/PAA体系降解RhB的影响,并评估了ZVCo在活化PAA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最后,研究了RhB在ZVCo/PAA体系中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 大约98.3%的RhB可以在180 s内被ZVCo/PAA体系有效去除.在该体系中,ZVCo原位生成的Co2+对PAA活化起到了主要作用,有机自由基(CH3C(O)O?和CH3C(O)OO?)是该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增加ZVCo投加量或PAA浓度可以提高RhB的降解效率,但过量的PAA对RhB的 去除有抑制作用.SO42-、NO3-和Cl的存在几乎不影响ZVCo/PAA体系降解RhB,而HCO3-能够显著抑制RhB的去除.在重复使用4次后,ZVCo仍对PAA具有良好的活化效果,且其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ZVCo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RhB在ZVCo/PAA体系中的主要降解途径为其分子结构中共轭氧杂蒽基团的破坏.  相似文献   
48.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某经济开发区企业废气扰民、厂居邻避问题,对开发区工业区内常被投诉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普查和排放测试,开展了大气环境污染源快速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采用SPIMS (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对企业进行VOCs排放特征测试并建立指纹数据库,通过敏感点离线采样、走航监测等手段,建立匹配特征数据谱图,结合污染特征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对应污染源排放特征(指纹)数据库及污染源快速识别模型。确定了工业园区6家存在潜在污染扩散的重点企业,包括2家塑料制品企业、1家香料制造企业、3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经工业园区污染源企业现场监测以及居民敏感小区环境空气样品组分分析,判断其中2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和1家塑料制品企业污染源排放特征臭气污染物传输到敏感小区,以甲烷、正丁烷、异戊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等物质为主,为精准控污提供了实质性证据,为该区工业源的日常管控和污染投诉快速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南海北部拥有陆架?陆坡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峡谷群沉积环境,不仅是海洋有机碳沉积区域,更是陆架和深海之间物质传输的通道。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采集一统峡谷和东沙群岛海域陆坡的上层沉积物样品(0~30 cm),研究其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陆坡环境有机碳的迁移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一统峡谷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由坡上、坡中至坡下逐渐降低,依次为1.14%~2.02%、1.01%~1.46%和0.60%~2.15%;东沙群岛海域陆坡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2%~1.35%;4个站位有机碳的垂直变化不具有相似性。研究区域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呈现500~1500 /cm、2300~2500 /cm和3400~4000 /cm 3个集中出峰区;一统峡谷坡上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坡下相近,吸收强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强度随深度变化不显著;东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率在中间层次出现突然增加的现象。研究区域峡谷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由相邻峡谷坡上通过滑坡碎屑流直接运移到坡下,在坡中难以稳定存留;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被不断扰动而上下混合,其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50.
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过程受到海洋水动力、环境因素、海床沉积物特性及生物扰动等条件的影响,引发的二次污染作用周期长,而且对水体环境、沿海娱乐活动及海洋生物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造成影响。为加深对该释放过程的认识,本文阐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机理,重点分析了海床液化失稳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总结了石油类污染物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