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不同磷源及其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低浓度磷酸氢二钾和β-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的规律.通过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培养基和藻细胞中总磷含量、培养基pH及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含量,确定了2种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胞内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β-甘油磷酸钠为磷源时,培养过程中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均低于以磷酸氢二钾为磷源时的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磷酸氢二钾比β-甘油磷酸钠更能促进藻的生长,同时也能促进胞内藻毒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无机氮和有机氮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铵和丙氨酸作为氮源,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生物量、胞内藻毒素含量、基质利用率等变化情况探究并比较两种含氮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低浓度(10 mg·L-1)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而高浓度(20 mg·L-1)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丙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最适生长浓度为20 mg·L-1.铵态氮对藻毒素产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丙氨酸则较大的促进了微囊藻产毒,是同时期对照组的6倍.  相似文献   
13.
14.
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亚硝基二甲胺(NDM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由于其具有高致癌风险,已逐渐成为水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的相关背景,分析了光降解、生物降解、臭氧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法、反渗透膜法及金属催化等各种NDMA去除工艺,探讨了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对NDMA的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强化脱氮的A/O工艺对具有我国南部城市河道水典型特征的深圳布吉河道水进行处理,通过添加外碳源(甲醇)提高TN去除效果,并向二沉池出水添加PAC(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以降低TP和SS。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A/O工艺处理河道水,二沉池的出水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TN达到二级标准,TP和SS不达标。通过向缺氧段添加甲醇调节C/N可有效降低出水TN,比较C/N分别为2、4、6时的水处理效果,当C/N=4时的二沉池出水TN即可达到一级标准,且C/N=4时的性价比最佳。二沉池出水如再经PAC化学沉淀后,TP、SS均可达到一级标准,TN和COD也较化学沉淀前有所下降。通过添加外碳源强化脱氮的A/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高效、易于维护和管理的河道水异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L,初始氨氮浓度1.0mg/L,pH=7.00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依次为548.30,287.36,191.27L/kg.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pH、盐度和温度的增大或升高,矿质颗粒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pH的影响较显著.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在1000mg/L以下范围增大,固相氨氮平衡吸附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素类物质厌氧发酵产清洁能源的研究现状,包括不同纤维素类物质的产气率,以及预处理方法、酶解、接种率、温度、pH值、粒径大小等对产气率的影响,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