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基因污染与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基因污染可能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转基因作物有可能污染天然物种的基因库;有可能破坏传统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加速作物种植品种的单一化及基因资源的流失;使抗除草剂作物的基因向野生或半野生植物漂移的可能性加大,有可能创造出“超级杂草”;带有病毒型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重组,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植物病毒,导致新的病害;BT转基因抗虫作物分泌的毒素,在食物链中传递,很难加以控制,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并最终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基因污染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估覆钢板复杂结构的抗枪击性能,开展薄钢板抗枪击性能研究.方法 采用56式步枪人工发射方式,分别开展4、8 mm厚06Cr19Ni10单层钢板与8、16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以及06Cr19Ni10与30CrMoA(4 mm+8 mm与8 mm+8 mm两种厚度组合)双层钢板抗7.62 mm普通弹的枪击试验,测量子弹着靶速度与穿靶余速,观测靶板的破坏模式,理论分析单层钢板的弹道极限速度.结果 7.62 mm普通弹不能穿透16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以及所有参试双层钢板,其余参试单层钢板均能被穿透.基于Recht-Ipson模型,4、8 mm厚06Cr19Ni10与8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弹道极限速度分别为511.7、498.6、684.3 m/s.结论 薄钢板随厚度的增加,破坏模式从韧性扩孔向塞块推出转变,均为韧性破坏模式.强度较高的背衬板有助于提高前钢板的抗侵彻性能.  相似文献   
63.
厌氧酸化—好氧法处理高浓度洗毛废水尾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酸化-好氧工艺对高浓度洗毛废水尾浆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OD为25000mg/L的原废水,经1d的厌氧酸化和1d的二段串联的间歇活性污泥法好氧曝气处理,COD和BOD5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99%以上,生化处理出水COD为1500~2000mg/L,BOD5<60mg/L。  相似文献   
64.
钢管混凝土柱是建筑承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耐火极限研究尤为重要。温度场计算作为抗火研究的基础,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要做到简单实用,为高效的抗火设计提供有利条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构件温度场,分析80种不同工况下圆、方形构件温度场分布特点,并考虑钢管厚度、截面尺寸等因素,提出了钢管及混凝土温度简化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数据、模拟数据对公式进行调校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5.
珠江三角洲天然源VOCs排放量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际观测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资料,运用GloBEIS模型,对珠江三角洲2006年度天然源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源VOCs的年度排放总量达29.6万t,其中异戊二烯7.30万t,占24.7%,单萜10.2万t,占34.4%.其排放量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典型特征,夏季占全年排放量的40.5%,冬季占11.1%.其空间特征与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密切相关,天然源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程度较低和林区较密集的区域.此外,对天然源VOCs排放估算过程中可能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华南地区典型酸雨过程气象条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 中尺度气象模式对广东地区2004 年4 月6~7 日一次典型酸雨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数值模拟.从酸雨实测、实际天气图和卫星云图资料出发,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造成典型酸雨过程的流场、水汽场、高度场以及位温场进行分析,并讨论此次酸雨过程局地源和外来源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此次酸雨过程是由典型的冷锋过境降水所造成的,冷暖空气交汇造成明显的风切变和水汽梯度,锋面逆温层高度低,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从广州地区不同酸雨测点的资料可见,除了外来输送源外,广州地区局地源对于酸雨pH 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鼎湖山无机氮湿沉降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7年3—8月鼎湖山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鼎湖山春夏两季氮沉降特征及其来源.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鼎湖山NO3--N和NH4+-N的降水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9和1.03mg/L,其中春季湿沉降中ρ(NO3--N)和ρ(NH4+-N)的平均值分别为0.78和1.54 mg/L,分别是夏季的2.17和1.67倍;降水ρ(NO3-)与ρ(NH4+)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pH呈负相关. 利用气团轨迹后推以及天气形势分析得出,影响鼎湖山氮湿沉降的主要因素是陆地性降水,其ρ(NO3--N)和ρ(NH4+-N)分别为0.75和1.43 mg/L,分别是海洋性降水的1.57和2.26倍;氮沉降通量分别为3.28和6.26 kg/hm2,分别占总无机氮沉降负荷的56.0%和64.6%.进一步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对海洋性和陆地性降水进行云下气团分类,结果表明,陆地性NE方向的气团对鼎湖山氮的输送及沉降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68.
重金属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DTPA浸提、化学分级提取、透析及G-75凝胶色谱分离等方法研究不同堆肥工艺及不同原料对猪粪混合堆肥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堆肥后,树叶+翻DTPA-Cu、DTPA-Zn、DTPA-Pb浓度占其金属总浓度比例的减少量分别为3.36%、8.63%和4.68%,木糠+通翻分别为3.35%、7.45%和4.36%,均显著大于木糠+翻;树叶+翻有机态Cu的增加量为4.49%,木糠+通翻残渣态Zn的增加量为8.42%,均显著大于木糠+翻;木糠+翻及树叶+翻两处理<8000Da组分Zn增加,>25000Da组分Zn减少,而木糠+通翻的变化正好相反;Cu更易与大分子腐殖质组分结合,而且结合较紧密;Zn更易与小分子腐殖质组分结合,但结合不紧密.总的来说,加入树叶或采用强制通风结合翻堆的通风方式有助于降低猪粪堆肥的重金属活性.  相似文献   
69.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评述几种典型的烟气脱硫技术,比较各种烟气脱硫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经济性,并分析了钙法脱硫技术和镁法脱硫技术实际应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当前众多的烟气脱硫技术中,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经济、脱硫效率高、污染少、无二次污染,必将成为今后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0.
以河源市区2016年3月27日—4月4日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同期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PM_(2.5)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探究河源市区PM_(2.5)污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月30日河源市ρ(PM_(2.5))/ρ(PM_(10))和ρ(PM_(2.5))/ρ(CO)分别为0.87和0.08,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说明当天细颗粒物污染老化和二次转化程度突出。在此次污染过程的2个不同阶段,河源市ρ(PM_(2.5))波动受到多项气象要素共同影响,其中与气压先后呈现较强负相关(R~2=0.646 2)和不明显正相关(R~2=0.006 5),与气温呈现不明显正相关(R~2=0.008 4,R~2=0.033 9),与风速先后呈现弱负相关(R~2=0.105 2)和不明显正相关(R~2=0.072 9),与相对湿度先后呈现弱正相关(R~2=0.391 3)和弱负相关(R~2=0.176 9)。通过比较该时段河源市与周边城市的ρ(PM_(2.5))变化趋势及后向轨迹分析,发现河源市与周边城市在相似的气象背景条件下,PM_(2.5)污染主要来源于本地源排放和珠三角区域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