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北京东南郊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相分配及其致癌毒性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间北京市东南郊3个采样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和气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分析其质量浓度,对PAHs在颗粒相和气相间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环组分在气相PAHs中占优势地位,全年平均在95%左右;4环组分在颗粒相PAHs中全年平均占56%左右;5~6环组分几乎全部分布在颗粒相中。引入苯并[a]芘等当量毒性因子(TEFs),探讨致癌毒性组分在2相间的分配行为,研究发现低毒高质量浓度的低环组分与高毒低质量浓度的高环组分对致癌性贡献相当;利用苯并[a]芘等效质量浓度与16种PAHs组分质量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用于粗略计算大气中PAHs致癌性组分的等效质量浓度;在分析PAHs分配行为的季节变化规律基础上,结合气象参数和空气污染指数分析PAHs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相中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分配系数与气象参数和API指数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来计算PAHs组分在大气中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62.
针对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中受试产品表面检出Cl元素的异常现象,提出基于正交试验的受试产品表面Cl元素沉降聚积效果分析方法。介绍试验系统工作原理与Cl元素检测方法,明确试验目标,通过前期实验筛除试验系统中与Cl元素沉降聚积无关的因素,最终确定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试验,对通风、吸波材料、试验时间等进行组合研究。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了导致Cl元素沉降聚积量最大的多因素组合,从而为大量开展的综合环境试验中Cl元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近年来,农业农药废水治理技术方法及其治理效果,展望了新的农药废水处理技术。同时指出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将成为我国吡虫啉农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13Q1数据产品,辅以同期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2001-2020年县域尺度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2.04%,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动趋势;(2)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8.81%,等级转移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但跳级转移现象也普遍存在;(3)渭河流域92个县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以H-H空间正相关为主,表明县域间植被覆盖度的提升具有较好空间溢出效应;(4)气温、降水、坡度、日照等因素总体上促进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提升,而城镇化率、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则显著抑制了植被覆盖度改善,因素影响性质及强度存在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因地制宜地提高植被覆盖度,综合治理渭河流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66.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除磷工艺时,大量的磷从水体转入活性污泥中,如不能回收这部分磷,将造成磷的大量流失,这与磷矿稀缺的现状形成矛盾。通过建立污泥停留时间5 d和10 d的两个厌氧反应系统,对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鸟粪石法对上清液中的磷进行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上清液中的磷含量高达150 mg.L-1,SRT为5 d和10 d的系统,分别在4 d和2 d后磷的质量浓度由14 mg.L-1上升到100 mg.L-1,且基本上都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将pH从8.3上升到9.0,磷的回收率可以从60%提升到90%,当pH达到8.8时,磷的回收率即可超过80%,表现出了较好的磷回收效果。研究还发现镁离子和磷酸根的摩尔比对磷的回收率的影响较小,在pH=8.8时,将镁磷比从1.43提升到1.83,磷的回收率仅从79.2%提升到85.5%;在pH=9.0时提高镁磷比对磷的回收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减少滩涂养殖中的石油烃污染危害、提高水产品的品质,以珠江口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A、B两系统的7个红树种植–养殖塘[包括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单种或组合种植]为对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监测了水体、底质及吊养的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肉质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1.10~29.3 mg/kg之间;与水体中石油烃含量呈正相关(r=0.88),牡蛎能很好地指示水体水质状况.单种或组合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4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水体石油烃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为50%~80%;使牡蛎的石油烃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红树种植塘牡蛎石油烃含量降幅在20%~60%不等.木榄和桐花树种植塘中,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别为11.20 mg/kg、14.13 mg/kg,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因此红树种植–养殖塘具有"种植岛基质–红树植物–微生物"的协同效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体石油烃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68.
胥旋    史聪灵    伍彬彬    何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153-158
在疏散过程中,出口利用不均现象时有发生,距离最短路径并不一定是最快的路径。提出了大规模人群分区疏散优化算法,该算法以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综合考虑了人群分布、出口位置、出口宽度等因素,通过迭代计算,求解每个行人的最优出口选择,从而得到优化疏散分区结果。以具有多个出口的某大型步行商业街区疏散为例,利用经典的无后退有偏随机行走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是否采用优化分区的疏散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分区疏散时,部分人员放弃路径最短的疏散出口,而被导向选择宽度较宽和附近人员密度较低的出口,从而提高整体疏散效率。该算法解决了以距离最短为目标的疏散分区方式导致的出口利用不均和不充分的现象,有效提高了疏散效率,对于区域分区疏散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备房和管理用房噪声现状及特点,以及巡视设备房工作人员的累积噪声暴露量,选取某线的ZFL站、GML站和HQ站,对其六类设备房及管理用房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设备房中最大噪声为400V开关柜室74 dB(A)。三个站六类设备房噪声在56~74 dB(A)之间。管理用房噪声在53~65 dB(A)之间。站厅噪声随人流多少而变化,低频声较高。巡视设备间工作人员最大噪声暴露量是65dB(A)。  相似文献   
70.
采用KClO氧化吸收烟气中的Hg0,研究了脱汞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会降低脱汞性能,加快KClO热分解,减小Hg0溶解度,抑制氧化还原放热反应;提高Hg0浓度会增大Hg0在气相主体和气液界面的分压差,进而提高Hg0的传质速率,使Hg0去除率提高;继续提高Hg0浓度,反应限速步骤从气膜移向液膜,使Hg0去除率下降;KClO质量分数低于10%时,Hg0和KClO溶液的气液两相传质效率由液相控制;Hg0去除率随吸收液初始pH的升高而降低,吸收液pH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