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州部分区域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冬、夏两季对广州市部分市区和远郊区的表层土壤样品中OCPs(有机氯农药)的采样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分析,对OCPs残留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w(HCHs)为0.29~14.90 ng/g,未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w(DDTs)为nd~697.70 ng/g.海珠区和黄埔区部分地点w(DDTs)超过一级自然背景值.DDTs为主要残留有机氯农药,平均占w(OCPs)的85.1%.所观察到的较低的w(α-HCH)/w(γ-HCH)(小于1)和w(γ-HCH)>w(β-HCH)的结果,有可能是林丹输入所致.一些地点可能有新的DDT输入.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层土壤中w(OCPs)为工业区>农田>果园>未利用地>居民区绿地>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2.
杭甬地区大气中含碳气溶胶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杭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含碳气溶胶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_(2.5)样品,利用碳热光学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8种碳组分,获得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含碳气溶胶总量(TCA)和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水平,根据OC与EC的相关性、比值和不同碳组分的特征,分析了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杭甬地区总碳(TC)年均浓度为(14.3±4.1)μg·m~(-3),占年均PM_(2.5)浓度的(26.2±6.5)%;OC和E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1.3±3.4)μg·m~(-3)和(3.0±0.9)μg·m~(-3).4季中,冬季TC浓度最高;(2)杭甬地区估算的TCA年均浓度为(25.6±7.5)μg·m~(-3),占PM_(2.5)的(42.2±10.0)%,SOC占OC年均值的(41.1±5.5)%;(3)杭甬地区年均OC/EC比值为4.7±1.7,落在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生物燃料燃烧的区间内,说明这些排放源都是含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各个采样点在秋冬季都具有更高的char-EC/soot-EC比值,表明了这2个季节生物质燃烧活动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确定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缺乏系统性的缺陷,通过构建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决策的特征数据集,并采用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穷举卡方自动交叉检验(E-CHAID)、分类与回归树(CART)3种决策树(DT),探索不同DT算法应用于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T应用于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预测是可行的.CART-DT在准确率(ACC)、精度(PRE)、召回率(REC)、F1值方面的性能均显著优于CHAID-DT和E-CHAID-DT.CART的总体优化算法可能更适合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的预测.区域保护目标(RPG)、区域污染物类型(RPT)、区域企业平均生产年限(RAPP)3项输入变量对CART-DT输出的重要性非常高;区域年平均风速(RAAWS)、区域地形地貌(RT)、区域土地增值潜力(RLVP)等11项输入变量对CART-DT输出的重要性较高;区域人口密度(RPD)、区域主导行业风险(RDIS)等6项输入变量对CART-DT的输出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安全经济统计的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研究了安全经济统计的对象和方法。笔者提出 :安全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安全经济统计基本环节概括为统计任务确定、统计设计 ,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 ;安全经济统计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等。  相似文献   
15.
刘国锋  钟继承  何俊  张雷  范成新 《环境科学》2009,30(9):2520-2526
对因藻华大量聚集死亡而造成水体呈强还原环境(DO=0.14 mg.L-1,Eh=-89.3 mV)的黑水团区中Fe-S-P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藻细胞残体的沉降使得黑水区沉积物表层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因藻细胞残体的贡献,沉积物表层中Org-P含量急剧增加(比非黑水区多72 mg.kg-1);受较低Eh的影响,沉积物中与Fe结合的磷出现解析,使得黑水区沉积物中活性铁和PO43--P含量增加,黑水区中沉积物间隙水PO43--P要远高于非黑水团区,表明其有向上覆水释放的趋势;造成沉积物中Fe-P含量比非黑水区中的要低.在强还原条件下沉积物中铁的氧化物呈现出由结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化的趋势(Dithio-Fe比非黑水区高达30μmol.g-1),从而使得可供生物利用的活性铁含量增加,这为藻华再次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在初始阶段大量增加,但后期由于形成了H2S气体逸散到水体中其含量反而减少;表层沉积物硫化物含量也呈增加现象(比非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要高50μmol.g-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天水溶性离子的区域污染特征,于2013年1月18~24日使用Andersen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和离子色谱仪(850professional IC)对南京、苏州、杭州、宁波这4个城市和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同期观测分析,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三角处于高压以及高压前部,气压梯度较大时,低层大气有明显气流辐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处于弱低压及弱高压的均压场形势下,并伴随有大气低层气流辐合现象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观测期间霾天气发展过程中,各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及其中水溶性离子(TWSS)增加显著;TWSS增加比例分别为杭州0.9%、临安4.2%、南京8.1%.二次离子SO2-4、NO3-、NH+4均为细模态(粒径2.1μm)分布,峰值有一个从0.43~0.65μm向0.65~1.1μm段迁移的过程,Ca2+、Mg2+在4.7~5.8μm出现峰值,Na+、Cl-、K+则呈双模态分布.各监测点TWSS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NA(NH+4、SO2-4和NO3-)浓度上升较快,上升百分比分别为杭州3%、临安55%、南京64.9%;SO2-4在SNA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达45%;各监测点NO3-/SO2-4的比值均大于固定源NO3-/SO2-4(0.5)比值,可能说明流动源在区域污染过程中对颗粒物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空气颗粒物的代表性组分纳米碳黑(nano particle carbon black,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对BEAS-2B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的影响,旨在阐明NPCB与重金属对细胞毒性的联合作用模式。检测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24 h后BEAS-2B细胞存活率(CCK-8法)和LDH漏出率(LDH活性比色法)的变化,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及联合作用模式。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方面存在联合作用;与对照组和单独染毒组相比,低剂量Pb(125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无交互作用,对LDH漏出表现为拮抗作用;高剂量Pb(1 000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LDH漏出无交互作用;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方面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低剂量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LDH漏出方面无交互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协同作用。NPCB与重金属存在联合作用,金属不同、剂量不同以及评价指标不同,其联合作用模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何俊  杨立中  仝义  何汪洋 《四川环境》2013,32(2):122-125
本文以四川某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比较优化的方案应用,即依据该工程所处的地势,将废水处理站建在坡度比较大的地方,采用多座斜管沉淀池并联运行,提高了沉淀效率。矿井水全部自流进入各构筑物,大幅减少了投资及设备维护费用。在工艺调试阶段,先在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矿井废水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PAM配合投加絮凝效果最好,最佳投药量PAC为25mg/L,PAM为4m/L。该工程构筑物简单,处理效果好,出水达到GB20426—200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瓦斯涌出严重程度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某矿井田为例,采用分形几何学手段研究了井田地质构造的分形特征,并将构造分维数与瓦斯涌出严重程度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所研究矿井田地质构造具有分形特征,构造分维数能够定量地描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构造分维数与瓦斯涌出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维值大于1.3的区域是有可能发生瓦斯异常涌出的区域。该研究成果对于高瓦斯矿井进行瓦斯区域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湖隆线溞对微囊藻和栅藻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otk-volterra 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进行实验设计研究隆线溞对微囊藻和栅藻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有隆线溞的微囊藻和栅藻共培养组中微囊藻的增长率(r=0.446±0.049)大于微囊藻和栅藻共培养组中的增长率(r=0.394±0.062).经拟合计算得到微囊藻对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为0.81±0.11,栅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是0.23±0.08,α是β的3.5倍;含有隆线溞组中微囊藻对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为1.04±0.24.栅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0.19±0.02,α'是β'的5.5倍,显然由于隆线溞的存在增强了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