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介绍了210 m高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控制爆破拆除的成功经验,着重介绍了电子数码雷管起爆网络和爆破安全技术,提出了防飞石、防飞溅、减振、降尘综合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2.
2000-2009年鄂南丘陵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耕地集约利用内涵入手,通过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鄂南丘陵山区2000-2009年耕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对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鄂南丘陵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目前阻碍鄂南丘陵山区耕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主要为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占用耕地严重等,因此应加强耕地保护力度,积极进行耕地整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耕地环境质量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33.
李睿达  张凯  苏丹  逯非  万五星  王效科  郑华 《环境科学》2014,35(10):3903-3910
施氮或氮沉降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影响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施氮对不同有机碳水平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影响及其差异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为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和室内分析,比较研究4种施氮处理(对照C:0 kg·hm-2;低氮L:84.2 kg·hm-2;中氮M:166.8 kg·hm-2;高氮H:333.7 kg·hm-2)对土壤有机碳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块桉树林样地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CO2、N2O和CH4)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对CO2和N2O排放通量有明显"激发效应",氮肥施用一个月后各个施氮处理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出现最大值,随着时间推移至生长季后期CO2和N2O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差异逐渐缩小.施氮对CH4吸收通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2施氮强度和土壤有机碳水平均显著促进了CO2和N2O排放(P<0.001),但对CH4吸收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土壤有机碳水平样地CO2和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低水平土壤有机碳样地(P<0.01).3施氮和土壤有机碳水平对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低土壤有机碳水平样地比较,高土壤有机碳水平样地CO2和N2O排放通量对施氮更为敏感:低氮水平就能显著促进CO2和N2O的排放.上述结果表明:施氮对桉树林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既与施氮强度有关,也与土壤有机碳水平密切相关.估算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温室气体通量变化时,由土壤有机碳不同带来的温室气体通量差异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4.
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特性复杂,其与营养物质及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天然水体水环境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石英砂为例,在考虑天然泥沙表面形貌引起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统计意义上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电位数学关系,并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对表面络合常数采用更合理的静电力校正,模拟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关系.同时,表面滴定实验及吸附实验数据被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泥沙颗粒的吸附特性受pH值、水相平衡浓度和背景离子强度等影响,考虑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修正模型,更接近天然泥沙的吸附特性,相比传统表面络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135.
对薄板成形应变场的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 ,指出其不足和误差的来源 ,并提出了数字图像分析法测量薄板成形中的应变场 ,对测量原理 ,新的测量方法对老方法的改进 ,以及如何降低误差进行了介绍 ,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前景 ,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6.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立法意义.重点探讨了如何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法规.以期对今后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7.
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鼠李糖脂(RL)为表面活性剂,不同碳链长度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构建柴油逆胶束体系,进而研究了该体系对模拟生物油的增溶性能.以单位柴油逆胶束增溶生物油的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生物油和柴油的体积比B/D、醇的种类、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佳增溶条件下获得的生物油/柴油微乳体系进行了性能分析,包括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热稳定性和燃料产品指标分析等.当生物油与柴油的体积比B/D为3:7,RL浓度为15g/L,助表面活性剂选用正庚醇且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为2.0时,柴油微乳体系增溶生物油的量最大,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黑河上中游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河上中游主要河道设置33个水样监测点,分别于2017年5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12月(枯水期)进行水质调查,运用GIS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区域内水质类别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异性.时间上水体污染程度表现为枯水期 > 平水期 > 丰水期,空间上表现为上游支流区 > 上游干流区 > 中游.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将33个采样点划分为放牧与工矿企业用地(A组)、水库建设用地(B组)和农业与城镇人居用地(C组).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出,NH3-N、BOD5和CODMn是该区域的典型污染物,其中A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有机物,其次是营养盐;B组水体主要受到机物和营养物的蓄积污染,而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C组主要是生物化学污染,其次为非点源营养盐污染.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依然是影响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虽然大坝的拦截效应能改善下泄水质,但常年累积于库底的沉积物随环境变化有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如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活化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