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方铅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大宝山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培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和方铅矿进行初始pH2.00和3.。O条件下的无菌氧化、含茵含铁氧化和含菌不含铁氧化实验。通过测定实验过程溶液的阳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和pH值,实验固体产物的XRD分析和反应前后方铅矿表面的电镜扫描(SEM)对比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方铅矿在初始p...  相似文献   
162.
信息化施工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路基、桥隧等的设计施工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永蓝高速公路新铺子隧道出口高边坡工程为依托,对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研究指出边坡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发掘施工中所揭露的地质信息,进行必要的位移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以获得相应资料及数据进行边(...  相似文献   
163.
为探究不同隧道环境设计下驾驶绩效以及驾驶员的生、心理变化特性,采用3D Max软件搭建仿真试验场景,选取15名驾驶员开展不同隧道环境设计场景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员的生、心理及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车辆运行指标和驾驶员状态指标,构建驾驶行为趋势面模型,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对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路面铺设彩色路面可提示驾驶员适当减速,其中,黄色系渐变彩色路面和纵向减速标线彩色路面的综合效果更佳,更利于安全行车;隧道内设置装饰侧墙可缓解隧道内驾驶员视觉信息单调的现象,考虑到隧道内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建议采用蓝-白装饰侧墙。  相似文献   
164.
聊城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生命周期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其实施效果还有待评估,而生命周期分析有助于系统地评估其实施的直接与间接环境效益.因此,本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2006—2010年冬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例,对冬小麦施肥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清单分析,并以常规施肥区为参照对象评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环境净效益.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化肥减量使用和合理搭配,提高了单产,显著减少了冬小麦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量,其富营养化、环境酸化的减缓效益和节能效益分别相当于2000年世界人均影响潜力的6.90%、1.38%和0.89%.环境效益年际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常规施肥区农户对氮肥的使用趋于理性,但磷肥投入尚有减量潜力,是继续改善项目实施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5.
采矿活动通过抽排改变地下水水位和流动条件,促进了地下水与含水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矿山排水排入地表水系,从而影响整个岩溶水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基于水文地球化学和δ34 S同位素,揭示了典型卡林型金矿区及其周边矿山废水、岩溶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未受金矿开采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枯水期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风化作用控制,离子以Ca2+、Mg2+和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3型.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受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溶蚀与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离子以Ca2+、Mg2+、Na+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由Ca-HCO3型逐步演化为Ca-SO4型.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各类水体中SO42-是特征组分,SO42-浓度在井下呈现从上至下逐渐降低的显著规律.未受矿山废水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δ34 S值偏正,SO42-主要来源于雄黄矿的氧化,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δ34 S值偏负,SO42-主要受雄黄矿氧化和大气降水两个端元混合作用的影响,黄铁矿也有一定贡献.同时,各类水体的NO3-源于农业化肥施用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6.
黄河源地区藏族游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源地区达日县为案例,在牧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 遥感和地面调查,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草地退化过程和藏族游牧民的响应与适应行为。结果显示,研究地区1956-2009年期间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加0.29℃,比青藏高原和全国增温作用更加明显;在气候变暖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下,1970年代-2000年期间,29.39%的草地出现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后果,牧民通过提前转场放牧、 建造围栏、 调整畜群数量与结构等生产措施加以缓解,同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藏族游牧本质上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属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适应性改造的藏族游牧业能够成为黄河源地区重要的气候变化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67.
使用SMPS与CCNC系统相结合,于2011年12月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开展了40~200nm气溶胶粒子的分档活化观测.活化率曲线和统计结果显示0.109%、0.20%、0.39%、0.67%四个过饱和比下临界干粒径Dmid依次为143.7,99.5,74.7,62.6nm;对应的截断粒径Dcut为171.9, 119.1, 90.2, 72.5nm.进一步分析表明,气溶胶粒子的活化能力主要受粒径控制,成分与混合状态的影响在活化临界位置附近最为显著.本次观测结果与华北地区和周边城郊地区相比,气溶胶活化能力较弱.闭合实验计算得到的CCN数浓度与观测值存在很好的相关性(R2=0.9477),计算值较观测值高约16%.考虑到仪器系统误差等因素,认为两者闭合良好.对CCN数浓度计算中使用的3个因子,即气溶胶数浓度NCN、气溶胶谱型NSD、活化率曲线ARSR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各因子对CCN数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如下关系:NCN> NSD> ARSR.  相似文献   
168.
2004年秋天,对于四川省华蓥市天池镇打锣湾村和观音溪镇李子垭村的杨瑞春、杨瑞国等217户计830位村民来说,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此脱离了地质灾害的威胁,生命和财产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9.
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水与生物修复结合途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生物修复和引清调水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在解决湖泊污染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能加快湖泊生态恢复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结合途径进行探索.以汉阳四湖为例,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可以通过3种主要途径结合: 短期引清调水与长期生物修复相结合,局部生物修复与大区域调水置换结合,水力调度调控与湖泊生物恢复结合.  相似文献   
170.
目前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农田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蜘蛛是环境变化的指示标志和农业生中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通过选择茶树上游猎型蜘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景观低碳管理模式茶园(JG)与习惯管理模式茶园(XG)对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组成、结构以及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G茶园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较多,有8个科,18个种;XG茶园有6个科,13个种;优势种和丰盛种中,JG茶园个体数为375头、195头,比XG茶园分别提高1.16、0.33倍。JG与XG两类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JG茶园雌蛛个体数为157头、雄蛛个体数为320头,是XG茶园的1.12和1.32倍;JG茶园成蛛与幼蛛个体数是XG茶园的1.25和0.87倍,成蛛比幼蛛高出46.32%,而XG茶园成蛛比幼蛛高出21.82%;JG茶园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发生动态显著高于XG茶园(P<0.05)。JG茶园蜘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XG茶园增加16.46%和12.1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50.47%, JG茶园位置明显接近光盔蛛科(Liocranidae)、圆颚蛛科(Corinnidae)、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巢蛛科(Clubion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而XG茶园则向盗蛛科(Pisauridae)和猫蛛科(Oxyop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少方向靠近。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实行复合种植,有利于减少CO2气体排放,保护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多样性,提高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为茶园固碳增汇,茶叶产值提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