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古车的起源     
车是人类最伟大、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发明之一。远在公元前约三干五百年左右,车就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距今已有五千五百多年历史了。中国的车也出现得很早,并且一出现就已呈现成熟的形态。已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马车是商代的产品(公元前一千多年),距今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关于车的传说要更早。据先秦古籍记载,  相似文献   
32.
车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广泛的功能,这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错纷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了解。《诗经》产生的年代恰好是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发展繁荣兴盛期——商末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二者的重迭意味着什么,由于篇幅现在在这里很难说清楚,但是这二者肯定有某种必然的关系。可以指出的是,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诗》的兴起,《诗》也反映了繁荣的车文化。  相似文献   
33.
很多的政治流亡者不是一两个人跑的,而是跟着一大班人马,有时是举族尽室而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想废长立幼,但这是违反封建嫡长继承制度的严重行为,于是便和家臣申丰商量。申丰  相似文献   
34.
35.
与重耳政治流亡形同而神异的是孔子的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虽然有点政治流亡的色彩,但却不仅仅是为了某种具体的政治抱负的实现,而是在政治诉求的形式中兼容有更高的求道与行道(更多的是行道)的形而上的关怀;名曰“周游”,但绝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像今天的出国者一样是为了谋生或求利。孔子的政治流亡与重耳有很大的不同,也复杂得多,历史意蕴也更加丰富与重大。  相似文献   
36.
余出 《安全与健康》2011,(22):22-24
古代王公大臣以下的车制比五辂车制更复杂,这除了"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原则和"礼穷则通,下得通上"造成混乱之外,历代的官制不同也是个重要原因。先秦以前比较简单,虽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分,但实际行政性质的级别只有公、卿、大夫、士四级制:"孤乘夏篆,谓五色画毂约也。卿乘夏缦,夏缦,亦五采画,无篆。大夫乘墨车,墨车,不画,但以漆革车而已。士乘栈车,不革鞔而漆也。"  相似文献   
37.
余出 《安全与健康》2011,(14):18-20
唐代是公认的盛世,按理来说,"卤簿"应该比前有更大的发展,至少也要赶上汉晋水平才是。然而事实却不。虽然天子车舆也有"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是为五辂,耕根车、安车、四望车……并供服乘"之制(见《旧唐书.舆服志》)。  相似文献   
38.
39.
上文说过,车战的灵魂是“车士”。“车士”这个概念是指古代战车上的战斗人员:车左(弓箭手,同时也是一车之尊位)、御者(驾驶员)和车右(护卫斗士,又称骖乘)。做书·文帝纪胪骖乘”注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车之右,以各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  相似文献   
40.
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 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