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为研究冰封期湿地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包头南海湿地南海湖中20个点位的沉积物,研究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沉积物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逐渐降低,且在表层中累积明显;水平分布主要受进出水口、人类活动、水体流动、外源输入、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等影响,呈现一定规律.沉积物中C/N均值为10.44,说明南海湖有机物主要以外源有机质为主.此外,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0),由此说明C、N、P具有同源性.由评价结果可知,高寒旱区湖泊与其他平原浅水湖泊的碳、氮、磷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2.
以河南省新乡市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园周边道路、绿化带及公园内绿地等不同环境中近地面大气的CO_2、CH_4、N_2O含量进行监测,以探讨有风条件下城市绿地系统对近地面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CO_2、N_2O的含量分布受风的影响较为明显,2种风速条件(6.5 m·s~(-1)和5.5 m·s~(-1))下CO_2均表现出向下风向迁移的趋势,而N_2O趋向于向风向左侧积累。对比不同监测层次低层大气温室气体平均含量发现,城市公园内部CO_2含量低于道路和绿化带,风速较大(6.5 m·s-1)时各层次CO_2、N_2O含量低于风速较小环境,但不同风速条件下CO_2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N_2O含量受风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园中心处变化显著(P=0.005),在风速较大时该点N_2O含量低于周围研究区域(P0.05),低风速时期公园中心处N_2O含量增加,但与其他监测区域无显著差异。2种风速条件下CH_4平均含量在道路与公园中心处变化显著(P0.001),高风速条件下公园中心CH_4平均含量高于其他研究区域,而低风速时含量最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风条件改变了温室气体在公园景观系统中的传输,而绿地结构进一步影响了温室气体的扩散和累积,绿化带对道路源温室气体输送具有一定阻滞效应,使得公园内的综合增温潜势低于周围道路,说明该公园绿地系统具有调节局地微气象条件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3.
从福州治涝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内涝的形成机理、治理措施和效果,提出新形势下治涝理念,应该是采取排、渗、蓄相结合的长效措施解决问题,扩大城市透水表面比例,维持水文循环平衡,达到海绵城市新模式。  相似文献   
64.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洪涝过程模拟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WMM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西安市沣西新城区洪涝过程模型,对由暴雨强度公式和芝加哥降雨过程线合成的不同重现期、历时120 min、雨峰系数为0.4的降雨情景开展洪涝过程及其风险评估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设计的排水管网可抵御3年一遇暴雨,但高于此重现期的暴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溢流最严重的节点在重现期为T=10年暴雨中最大积水深约0.20 m,对城市影响程度不大,但在T=20年暴雨中最大积水深可达0.56 m,可引起严重灾情。根据积水深度模拟结果,可初步判断出在T=20年暴雨过程的特定时段(75~105 min)内,积水会导致以溢流节点为中心10 m范围内的行人和车辆失稳。  相似文献   
65.
京郊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草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资源。为分析其在边际土地上的应用前景,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开展了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与芦竹(Arundo donax L.)两种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并从生物质产量和生态经济价值角度研究了其生产潜力。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两种能源草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分别为3.77、 11.45 t·hm-2;从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硫、滞降粉尘4个方面核算其生态价值,按标准煤折算、纤维素乙醇制备两种方式核算其经济价值,两种能源草的生态经济价值非常可观。柳枝稷和芦竹两种能源草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6.
氮输入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4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盆栽法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4氧化能力随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CH4氧化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变化.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4氧化率均值来看,只有12g/m2处理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且12g/m2和24g/m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 = 4, P < 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4氧化率影响明显.第一阶段(6月7日~7月2日)适量(6g/m2)氮输入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但过量(12g/m2)氮输入则起抑制作用.第二阶段(7月2日~7月20日)只有12g/m2处理起促进作用.第三(7月20日~8月7日)、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氮输入对CH4氧化起抑制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4氧化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4氧化仅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7.
在摇瓶试验中通过投加4种对应不同蛋白酶的抑制剂,研究了白腐真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固定化发酵过程中所产的胞外蛋白酶对其MnP的产生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培养1d后投加 Pepstatin A 可使MnP峰值提高且提前1d出现,而投加PMSF、EDTA后MnP峰值出现时间不变但峰值皆下降;培养4d后投加 PMSF 和Pepstatin A可使MnP酶活提高且稳定性增强;培养过程中投加 HgCl2 均会抑制菌体生长,使 MnP酶活水平较低.在培养1d后直接补人初级蛋白酶浓缩液.MnP 峰值酶活稍有提高.且第3d补入初级蛋白酶浓缩液会使MnP提前1d出现.在离体条件下,EDTA 和 HgCl2均可抑制MnP酶活;初级蛋白酶和次级蛋白酶均会导致MnP不稳定,但投加 PMSF 和 Pepstatin A 后,MnP稳定性增强.以上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初级蛋白酶部分组分对MnP的产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初级蛋白酶和次级蛋白酶会导致离体MnP迅速失活,且证实其中2种组分--丝氨酸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可导致离体MnP不稳定.  相似文献   
68.
多层渗滤介质系统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屋顶和机动车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用于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多层渗滤介质系统,进行污染雨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屋顶和机动车路面雨水径流有机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CODMn平均去除率为80%左右,出水浓度小于4mg·L-1,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BOD5的去除率达50%以上,出水值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同时,系统的净化能力主要发生在垫层及地基土层0.3m以内,污染严重的机动车路面径流在土柱底部也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砂砾科"垫层对CODMn和BOD5,的去除效果稍好于"无砂混凝土"垫层.  相似文献   
69.
郝文阁  侯亚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59-2063
为了全面揭示电除尘器粉尘非稳态收集过程,建立完整的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根据静电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极板粉尘层电荷导人、积累、释放的过程,推导出随粉尘层厚度增长而改变的动态收尘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进而得到荷电粒子动态驱进速度公式,最终形成静电除尘非稳态收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收尘过程中,粒子驱进速度与粉尘比电阻、工作电压、粉尘层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粉尘比电阻的升高,收尘效率下降,当供电电压为最佳工作电压时收尘效率最高.针对不同比电阻粉尘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吻合.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实际静电收尘过程中与传统静电收尘理论相矛盾的地方,为静电除尘器的设计及其运行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COD)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化学需氧量(COD)是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是海洋环境监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现有的COD测量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形式的需要,研制开发现场、快速、自动分析的COD测量技术势在必行,也是海水COD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开发了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可用于现场的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测量仪(以下简称臭氧法测量仪).文章介绍了臭氧法海水化学需氧量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原理,臭氧法测量仪实验室现场测试结果和海试现场情况.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臭氧法测量仪具有测量快速、结果准确、长时间不需维护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