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三维电极法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多,但并未充分在理论上阐述其影响方式及机理。采用自制的实验室小试电化学反应器对含酚自配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体系中苯酚降解遵循一级反应模式;通过电流效率的核算确定60min作为最佳反应时间,得到的苯酚去除率为64.3%,吨水处理能耗为14.29kW·h·t-1,实际电流效率与理论电流效率相等为0.68。对体系进水控制不同的苯酚起始质量浓度,当反应时间不变时,实际试验结果与法拉第定律一致,即电流密度与去除的污染物的量以及COD去除率与电量和进水质量浓度的比值均呈线性关系;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量能够采用式[?OH]=0.1218×EC0进行计算。采用最佳反应时间t=60min、电流密度I=20A,在苯酚质量浓度为500mg·L-1时改变极板间距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电压随极板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最佳极板间距为0.21m时可获得最大去除率为78.5%,体系的启动电压为0.25V。  相似文献   
192.
人类活动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影响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干扰改变景观格局,同时又受景观格局的影响,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主要来源。应用ILWIS地理信息系统,以1∶20000植被图为基础,结合野外考察,分析了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灵山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的破碎化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小,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人类的活动对该地区的景观破碎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随着距所选择的干扰区的远近,几个景观多样性指数没有表现出有规律的大小变化。虽然该地区人类活动有愈来愈强的趋势,但目前决定该地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因子主要还是自然要素,人类活动虽然也对该区的景观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还不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Ti/TiO2电极光电催化降解富里酸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Design-Expert 5软件可得到1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pH值、K2S2O8投加量和偏电压分别为3.8、88.40mg/L、0.88V,此时富里酸的去除率达到最大(57.06%).方差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回归率(R2=97.54%),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4.
利用便携式测量仪,对广州市大型购物中心室内空气中的PM10、CO和CO2等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室内CO2和PM10浓度偏高.CO2全部超出了我国的室内空气标准,PM10全部超出了国家年平均标准,大部分超出了日平均标准.本文同时对购物中心内不同场所CO、CO2和PM10的浓度水平变化和来源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5.
本文用自制的吸附采样管和解吸装置完成了大气中痕量氟氯烃的采样测定,其吸附效率达85%以上,解吸效率达87%,富集倍数达1144倍。研究了温度对吸附和解吸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197.
用微波辐昭消除磺基水杨酸污染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介绍了利用微波辐照去除废水中在水杨酸污染物的技术、处理废水时,先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然后,将滤出的活性炭用微波辐照,使其再生,即可有效地消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污染,实验表明,对废水中磺基水杨酸的去除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198.
黄土丘陵小流域沟坡水热条件及其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条件,并探讨了沟坡生态修复方式。结论与建议如下。①历次取样中,0~100cm平均土壤水分均以沟道灌木林地最高,沟坡中的阳坡和阴坡的草地和灌木林地次之,梁峁坡农地最低,且6种类型样地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相同的植被类型来说,阳坡的林草植被土壤水分均要小于阴坡,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同一坡向,草地的土壤水分要显著高于灌木林地(P<0.01);和梁峁坡农地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相比,沟坡植被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不明显。②对于梁峁坡农地和阴坡的灌木林地来说,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变化平缓,而其它4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呈增加的趋势。对于这6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剖面差异格局与0~100cm平均含水量相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6种类型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增大。③对于梁峁坡和沟坡来说,4~5月份风速均是观测期内最大的,但沟坡风速要小于梁峁坡坡面;在观测期内,高湿期出现在5月,且沟坡大气相对湿度高于梁峁坡;和  相似文献   
199.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采用航片解读、实地调查、土地规划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面积和地形分布格局的变化分析入手,研究了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大南沟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5、1998年到25°退耕,林地/灌木地面积增加,荒草地、休闲地和耕地的面积减少,果园/经济林地的面积变化不明显;第二阶段即3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25°、20°和15°退耕方案,林地/灌木地和荒草地的面积保持不变,耕地和休闲地逐渐被果园/经济林地所替代。汇总与相关分析表明,这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指出,近20年来,大南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日趋优化,3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体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0.
于桥水库流域地表水中水溶性氮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于桥水库流域1999~2000年枯水期(6月)、丰水期(8月)和平水期(10月)地表水体采样分析,研究了地表水中水溶性氮浓度(硝态氮+氨氮)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以下6种变化模式.I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II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III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IV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V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VI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干旱年份,不同控制小区地表水中水溶性氮浓度的季节变化比较简单,主要表现出I、II、III 3种变化特征;而平水年份地表水中水溶性氮浓度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包括I、II、III、IV、V、VI 6种变化模式.这种变化特征主要与控制小区地形、土地利用、地表径流和水系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