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海南岛地表水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于2004年的海南岛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对全岛的地表水进行了区域调查取样,分析测试了24项指标(部分样品增加测试12项)。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指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水质标准,只有Hg和总氮存在区域性的超Ⅲ类水体水质。经对样品的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全岛地表水样品主要分为4类,分别反映了地表植被、海水入侵、灌溉水田排水、矿山废水排放对地表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依地表水样品所处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按一定顺序对样品进行编号赋值(沿海的土地视为"海洋利用方式"),该赋值与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样品类别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280,表明海南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地表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海南岛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2.
三峡库区巫山段三期蓄水前后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巫山段六个断面2005年和2007年枯、平、丰的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培石断面2005年和2007年的对比,可以看出三期蓄水前后长江水质比较稳定,仍为Ⅱ类水质。通过对2005年和2007年培石断面的各实测指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DO、CODMn、BOD5、TP指标2007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NH3-N、TN则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各支流由于受干流回水顶托影响,水环境趋于复杂,部分河段出现水华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3.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段干支流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巫山县环境监测站2002年到2008年监测资料,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巫山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良好;未受到重金属、石油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污染;总氮和总磷指标偏高;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蓄水后一级支流总磷、总氮指标升高,水质类别上升,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水流变缓,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浓度适宜,在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的部分河段爆发了“水华”,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升高。在营养水平和气候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流回水区常爆发“水华”而干流未出现“水华”现象,说明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54.
冉文静  傅大放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64-226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投加螯合剂没食子酸gallic acid(5mmol·kg-1)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mmol·kg-1)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L.)体内重金属亚细胞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gallicacid增强了黑麦草对Cd、Pb的区室化作用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增强了黑麦草对Cd的区室化作用和细胞壁沉积作用,以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单独投加gallic acid使黑麦草体内Cd、Zn总量分别增加了33.5%和6.0%,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6.2%、6.3%;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使黑麦草体内Cd总量增加了35.6%,Zn总量减少了1.1%,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7.2%、8.6%,增强了植物对Cd、Zn的螯合作用.各处理对Pb的亚细胞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综述了大连市政府根据水泥工业自身的发展形势和需要,作出了关闭全市所有非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中小型水泥厂29家的重大抉择,完成了540万t落后水泥产能淘汰任务,取得了削减烟、粉尘排放量1123万t的效果:介绍了大连市水泥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展望了利用水泥工业“新陈代谢”的特点,节约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6.
高速公路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8场降雨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态和颗粒态Cd、Cu、Pb和Zn 4种重金属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在定性分析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存现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并探讨了降雨特征对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的影响.无因次累积负荷分数-累积体积分数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降雨事件中总重金属存在较显著的初期效应,除溶解态Pb不具有初期效应外,其余溶解态与颗粒态重金属均存在较显著的初期效应.少数降雨事件的径流在中后期存在二次冲刷效应.初期冲刷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拦截并处理径流初期25%流量(径流的体积分数,下同)可去除整个降雨事件中所排放的35%~39%(质量分数,下同)的重金属污染负荷.总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如下:Cd>Cu>Zn>Pb;溶解态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如下:Cd>Zn>Cu>Pb;颗粒态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为:Cu>Cd>Pb>Zn.重金属初期冲刷比值与降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降雨强度对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初期效应的影响显著,降雨历时、降雨量、前期晴天数和产流时间对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初期效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7.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沉降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晓俊  傅大放  李贺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25-2531
在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令桥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15场降雨事件初期路面径流进行自由沉降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自由沉降过程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同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去除与截留沉速和悬浮固体(SS)去除的关系,并探讨了降雨特征和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开始30min内Cu、Zn、Cd、Pb去除率增长迅速,30min去除率均占2h总去除率的60%以上.Pb的2h平均去除率最高,可达25.62%,Cu、Cd和Zn的2h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20%、19.97%和19.10%.同一重金属的沉降去除率每提高10%,截留沉速范围及上限值减少5倍左右.截留沉速相同时,Pb的去除效果最好,Cd、Cu、Z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SS与Cu、Zn、Cd、Pb沉降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b多数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因而SS与Pb沉降去除率相关系数最大,其相关系数为0.8126(p=0.0002);SS与Cd、Cu、Zn沉降去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1、0.6804、0.7653.路面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显著,与4种重金属沉降去除率均呈正相关,且与Zn、Cd、Pb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Zn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因而Zn沉降去除率受pH值影响最明显,两者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p=0.029).  相似文献   
58.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接种耐铅镉真菌(产黄头孢霉Cephalosporium chrysogenum和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对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长及铅镉赋存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耐重金属真菌可以降低或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铅镉、碳酸盐结合态铅镉和铁锰结合态铅镉,且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铅镉,因此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活性;在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接种两种真菌均能增加或显著增加小白菜的株高和鲜重,其中在未灭土壤中接种产黄头孢霉20 mL小白菜鲜重和株高最大,分别达到6.00 cm和3.22 g·株~(-1),在灭菌土壤上接种产黄头胞霉10 m L小白菜株高和鲜重最大,分别为10.66 cm和11.07 g·株~(-1);接种两种真菌可以显著降低未灭菌土壤上小白菜体内铅镉含量和累积量,在灭菌土壤上接种10 mL产黄头孢霉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铅含量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59.
抗铅、镉菌株对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从土壤中分离到的2株能同时耐铅(Pb)、镉(Cd)的抗性菌株(编号为H1和H2)分别接种至Pb、Cd污染的土壤中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2株抗性菌株对土壤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1菌株可专一性的钝化交换态Cd,降幅为43.78%,并能显著促进小白菜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增产79.62%;H2菌可同时降低交换态Pb、Cd的比重,降幅分别为30.31%和27.61%,但小白菜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Pb、Cd含量。  相似文献   
60.
天津市工业与民用燃煤烟尘成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引言 我国能源以燃煤为主。在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近年煤的年耗量在一千万吨以上,燃煤过程中将有大量的颗粒物产生。尽管在锅炉上安装了除尘设备,但由于管理和除尘设备本身效率的原因,仍有大量烟尘排入大气。民用炉灶则根本没有除尘设备。若按排放因子为2.0×10~(-2)计算,则天津市每年约有20万吨颗粒物排人大气。可见研究煤烟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国外对煤烟尘污染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此类工作基本都是以某个火力发电厂所排煤烟尘为对象,研究燃烧机制及燃烧过程中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