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争论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自西方社会上世纪5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至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对此达成共识后,便迅速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风潮。由于可持续发展本来概念的模糊、现实问题的繁杂以及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尺度以及实现的方法等各方面,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视角的各学科各执一端。以此“公共广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众多争论的声音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展望未来,多视角切入、系统的综合、公共参与与价值融合、对“人一地复合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以及跨学科的集成研究.将是实现可持续文明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冯凌  罗义 《生态毒理学报》2010,5(2):280-286
提出直接从环境河流底泥和表层水体中同时提取不同形态DNA(胞内、胞外、染色体和质粒DNA)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了海河典型区域底泥的胞外DNA和胞内DNA及水体中细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结果表明,NaH2PO4提取的胞外DNA分子量大于1kb,提取率40%~72%,没有共提取胞内DNA.胞内DNA提取的分子量均大于23.1kb,细菌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同时分离.16SrDNA与sul2扩增验证提取方法可靠性.16SrDNA扩增结果显示所有胞外DNA呈阴性,胞内DNA呈阳性.质粒DNA和染色体DNA的16SrDNA扩增显示,染色体DNA结果显阳性,质粒DNA呈阴性,sul2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3.
顾春铵 《四川环境》2003,22(6):67-68,88
分析了工业污染反弹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伴随对全球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审视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萌芽传播,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自然资本论与人力资本论迅速发展。以广义资本论为基础,本文将传统的三次产业拓展划分为六次产业,并重新归并为三大类———生态产业、经济产业与人力产业,阐述了各类产业不同的产业范围、生产行为、产业功能和对应的社会需求;进一步,以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初步刻画了各类产业间的联系。新的产业分类体系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自由度,有利于区域产业优化选择、组织与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可能改变传统的递进式经济发展模式,这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区域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伟高  田一梅  赵鹏  赵令铵  金超 《环境科学》2023,44(3):1244-1257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易迁移,难降解,且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首先定义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携带重金属并共同迁移的特殊环境行为为“木马效应”.随后,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微塑料与重金属木马效应对其共同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重金属木马效应的生物影响这4个方面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作为面源广的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存在吸附行为,不同环境下对单一重金属吸附程度不同,主要受微塑料、金属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有竞争吸附;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会影响其共迁移行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往往加剧了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通过全面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可有效降低微塑料与重金属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对环保工作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环保信访工作中环境污染信访案例的特点,分析形成重复信访的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基层重复信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创建国家生态市的过程中,江苏省海门市坚持从改善民生出发,抓好“有形、有声、有色”三个关键,扎扎实实地开展生态建设.2011年11月23日,海门国家生态市通过了环保部考核验收,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苏中、苏北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