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基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年平均值,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指标,参考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评价东江河源段的水质,并讨论其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东江河源段水质总体良好,水库库区断面除枫树坝水库断面TN指标在2012年处于Ⅲ类水之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东江干流断面除TN外其他3个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且江口断面TN在2009年和2011年被污染为Ⅲ类水,在2010年和2012年被污染为Ⅳ类水,而龙川城下和临江断面TN在2012年被污染为Ⅲ类水。由4个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河源段水质存在较大的氮、磷污染风险。氮、磷污染的空间格局和污染物通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下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192.
在工业建设和安装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特种设备焊接作业,如管道焊接、压力容器焊接等。在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要求的基础上,焊接完成后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就是对焊口进行无损探伤检验,以保证焊接质量无缺陷,从而保证设备、管道、装置运行的安全。无损探伤检验可分为磁粉着色探伤、X射线探伤、γ源探伤、  相似文献   
193.
李恒  龙柱  冯群策 《环境工程》2014,32(9):106-108
通过对废纸脱墨污泥进行重金属含量及化学形态分析、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含量等分析,研究其所含主要毒性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污泥中Cu和As的含量分别是269.0,113.7 mg/kg,会导致环境污染;Cu和As均以残渣态为主,分别为94.76%和100%,稳定性较高;污泥主要含有2,2’,5,5’-四甲基-1,1’-联二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含量分别为0.223%、0.165%,其生物毒性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4.
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和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不仅是表征植被活动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而且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和反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主要因子。当前,模型模拟成为大尺度NPP研究的主要手段,而在众多NPP估算模型中,过程模型逐渐趋于主导地位。虽然目前有关NPP的研究有很多,但还没有关注于大尺度上应用的过程模型及其模拟的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因此本文主要侧重于 NPP 过程模型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的应用,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进一步将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分为静态植被模型和动态植被模型。②阐明这些模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③归纳出NPP过程模型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应用的3大挑战:时空尺度转换、多源数据的获取与融合以及模型模拟结果的验证与评价,并根据其解决方案总结出通用的模型应用框架。④从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3个方面探讨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找到NPP变化的规律与模式。最后根据NPP模型的发展对未来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模型的综合性将更高,机理性也将更强,同时与全球变化研究结合得更加紧密,且基于多个已有模型的混合模型也是未来NPP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本文认为对NPP模拟结果的尺度效应研究也是未来NPP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5.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文山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土壤总砷和有效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化学特征(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总P、速效P、土壤质地),探讨了三七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主根、须根、剪口)As含量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寻求三七砷含量的调控途径,对降低三七砷含量和提高三七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As和总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9 mg·kg-1和28.51mg·kg-1,土壤有效As占总As质量分数的0.06%~2.08%。76.67%的土壤样品总As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土壤有效As和总As含量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2)三七各部位中As质量分数为0.14~0.32 mg·kg-1,砷含量符合优质三七砷的限量标准(≤1.0 mg·kg-1),三七各部位对As的富集系数为0.004~0.011,均较低。(3)90%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值≤6.5;土壤全P质量分数为1.27 g·kg-1,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为66.87 mg·kg-1,均属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5.77 g·kg-1,CEC为26.74 cmol·kg-1,属于较高水平;40%的土壤为黏土,43.4%为壤质黏土。(4)土壤总As和土壤有效As含量主要受到随机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土壤CEC、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七须根中As含量与土壤总As、有效As、土壤黏粒含量、CEC、pH值和总P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壤质黏土、低pH值和CEC有利于降低三七As含量,三七种植过程中应避免施用含As有机肥和磷肥。研究结果在系统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的土壤As空间分布和调控途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特别需要关注是三七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安排三七种植区。  相似文献   
196.
为加深对电动修复技术理论的理解及提供实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科学依据,以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电动修复技术,着重对比了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的电流强度、pH和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率。结果表明:1)电动修复过程中,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具有相似的电流峰形,但是人为污染土壤电流值约为实际污染土壤电流值的2倍,指示人为污染发生了更多的离子迁移。2)电动修复结束后,距离阳极越近的土壤pH越低,阴极附近区域的土壤pH显著升高,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pH变化规律相似,阴极pH的升高可起到深层固定重金属的效果。3)对于实际污染土壤,垂直电动修复技术对0~5 cm土层Cd、Pb、Cu和Zn造成一定的向下迁移,Cd和Zn在5~10 cm土层也有一定迁移,但该土层中Pb和Cu产生积累,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4)对于人为污染土壤,Cd迁移明显且在最底层(35~40 cm)积累,Zn、Cu在表层(0~20 cm)有一定迁移,但是Pb只在最表层(0~5 cm)有一定迁移,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5)对比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实际污染土壤具有明显较低的重金属迁移率,人为污染土壤重金属由于老化时间较短(2个月),Cd和Zn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因此,人为污染土壤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实际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97.
为调查井工煤矿在岗农民工尘肺病防治现状并提出对策措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4省(市)的83家井工煤矿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健康监护与尘肺病诊断资料、X线胸片、农民工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社会保险待遇等。调查结果显示:83家井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率和管理制度制定率均为100%,但制度内容和职业卫生培训缺乏针对性;粉尘危害防治费用平均为吨煤0.18元/月;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总尘浓度约为1.02~49.5 mg/m3;在岗检查时,农民工肺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正式工,在岗农民工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7.94%,农民工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14.47 a±6.79 a,平均发病年龄42.56岁±5.80岁,与正式工相比,农民工发病工龄短、发病年龄小。因此,建议政府从法规标准建设、探索职业健康责任险、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企业从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源头治理及农民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加强农民工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8.
某典型废弃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生产场地可能存在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并分析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迁移规律是其安全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以某废弃硫酸场地为例,采集0-3 m深度范围的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Pb、Cd、Cu、Ni、As、Hg含量,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行为,并对其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99.
西安市燃煤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对西安市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含铅量,采暖期燃煤锅炉的原煤和炉渣的含铅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降尘的含铅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 燃烧1 t含铅量为30 g左右的煤,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 g左右.燃煤中铅的排放率为66%左右.西安市及邻区每年工农业和民用燃煤1000万t左右,主要为渭北石炭-二叠系煤,含铅量为30 g/t左右,其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0t左右.  相似文献   
200.
光合细菌促菠菜生长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光合细菌( P S B) 菌液经稀释后喷施叶面可促进菠菜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施用 P S B 菌液后,可使菠菜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10 .55 % ,使 C O2 的吸收率和光合强度分别提高61 .99 % 、13 .8 % ,使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 U B P) 活力增强34 倍. P S B菌液还可改变地壤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细菌、固氮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量减少.提示:光合细菌是通过提高菠菜自身的光合效率及增加土壤肥力来起到促生长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