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生态住宅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信保利达美景度假区为实例,根据度假区建筑总体规划方案,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水环境现状,探讨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规划,全面统一规划住宅小区内各种水系统,提出小区水环境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使其相互衔接、协调与补充。重点对项目所在区域开发前后的水量平衡,水库的水位变化及其安全性,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库区水量变化及其因应对策,高尔夫球道的用水方案以及项目开发后的水循环模型做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生态住宅的水环境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PAN)超滤膜的成膜过程及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PAN-双溶剂-酯类铸膜液制成的超滤膜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R)为97.62%,通量(f)为84.96ml/cm~2.h.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膜底、表层以及膜断面的结构,对膜的形成机理与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PAN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膜材料,用PAN二元共聚物超滤膜对α-粉酶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棉纺织印染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A复配使用,对印染废水、二硝基重氮酚(D.D.N.P)起爆药废水、造纸中段水及呋吗醋酮制药废水等进行脱色实验。试验结果表明:PAC与PAA的复配使用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性能,色度去除率达80%以上,COD可降低20~30%。所用絮凝剂对这几种有色废水具有一定的广谱脱色性能,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4.
应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和传统的重铬酸钾法测定同一化学需氧量标准样品,并分别编写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通过对两份不确定度报告的研究,讨论了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同,造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区别。  相似文献   
75.
凹凸棒石粘土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凹凸棒石粘土是一种新型净水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脱色能力,价格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实验室和中试结果都表明用粉状凹凸棒石粘土处理印染废水,投量0.05-0.1%,CODer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达90%,处理原印染水可达标排放,串联在生化系统之后,可达到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76.
安徽庐江潜在富硒土壤硒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潜在富硒土壤硒生物有效性,采集安徽庐江潜在富硒地区64组水稻及对应根系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全硒、不同形态硒及大米硒含量,采用线性回归法探究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米硒含量(记作Serice,下同)为0.037~0.120 mg/kg,土壤全硒含量(记作Setot,下同)为0.260~1.177 mg/kg,土壤硒以腐殖酸态硒(15.5%~44.7%)、强有机态硒(12.5%~53.3%)和残渣态硒(8.1%~68.5%)为主.土壤有效硫、有效磷通过提高强有机态、腐殖酸态和浸提性硒含量并促进水稻籽实(大米)对硒的吸收,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速效钾、全铁和全锰通过降低水稻生物可利用态硒含量(包括水溶态、腐殖酸态、强有机态和浸提性硒)抑制水稻籽实(大米)对硒的吸收.Setot与Serice显著正相关(R=0.616,P < 0.01),非残渣态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比(记作NRE-Se/OM)与Serice相关性最强(R=0.774,P < 0.01).土壤NRE-Se/OM、有效硫、有效铁、全锰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对数回归模型可解释水稻籽实(大米)吸收硒的76.0%的方差.因此引入变量NRE-Se/OM,并结合土壤有效硫、有效铁和全锰能有效评价和预测研究区土壤硒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基于分形方法确定合肥大兴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元素背景和异常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本文探讨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典型工业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基于分形的含量一面积方法确定了合肥大兴地区(典型工业区)土壤中污染元素Cd的异常下限值为0.445mg/kg,并根据该异常下限值圈定了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确定的土壤中Cd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异常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导致土壤Cd元素污染的企业。  相似文献   
78.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起源于沙漠及相邻地区,并由外围沙漠区向中间地带传播。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高频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而是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最短的也不在频次最低的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而在柴达木—茶卡寒旱区;沙尘暴高发的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两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变率增大;90年代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胞外酶对堆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添加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酶对农业废物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期,胞外酶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堆肥后期,胞外酶可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并促进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大量降解.醌指纹数据显示,胞外酶并未引起新的优势醌的出现,进入高温期后,以MK-7为主要醌类的微生物作为优势菌群,且这种优势一直存在;堆肥后期胞外酶对甲基萘醌影响较大,可促进长链甲基萘醌的出现.主成分分析表明,胞外酶对醌种类演替的影响主要作用在3d和40d,这与非相似性指数结果一致,并使真菌在整个体系中影响力加大.  相似文献   
80.
磷酸根对水稻土中重金属镉汞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郊的大兴镇和义城镇地区水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平衡法初步研究了重金属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据此分析研究水稻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在施磷情况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自由能均为负值,是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是物理和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过程均是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