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为进一步了解好氧堆肥降解土壤硝基苯的机理,从堆肥高温期筛选出能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微生物,并研究了该菌系降解硝基苯的最佳条件。发现该微生物不能以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底物,在p H值为5,当硝基苯初始浓度为25 mg/L时,生长情况最佳,且降解时间最短为84 h,对于100 mg/L的硝基苯最快96 h能完全降解。通过16s r DNA对该菌系进行鉴定表明,该微生物为粪产碱杆菌和戴尔福特菌,硝基苯降解途径为好氧条件下的JS765氧化途径。采用该微生物体系接种到硝基苯污染的土壤中,相比不接种处理组的硝基苯降解率提高了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餐厨垃圾制备的外源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外源有机碳对土壤碳库的作用机制,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了4种不同分子量级的外源有机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分子量≤1 ku为主的小分子有机碳处理组土壤中w(DOC)(DOC为水溶性有机碳)比CK组增加了0.383 g/kg,CO2累积释放量达到(6.595±0.259)mg/kg(以C计);微生物活性增强,>5 mm水稳大团聚体质量分数相对于CK组提升了25.06%,表明小分子有机碳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通过菌根网络缠绕作用促进大团聚体形成,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②以分子量≥5 ku的大分子有机碳为主的大分子有机碳处理组w(POC)(POC为颗粒态有机碳)为CK组的5.65倍,0.5~1 mm水稳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了10.84%,有机碳贡献率提升了14.79%,表明大分子有机碳通过增加土壤中w(POC),促进0.5~1 mm水稳大团聚体形成,提高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研究显示,不同分子量级外源有机碳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餐厨垃圾生物强化有机肥中各量级有机碳比例合理,能够明显提升土壤有机碳水平,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包括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唾液乳杆菌、Dysgonomonas、Aeribacillus pallidus)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酸降解、腐殖化进程的影响.以餐厨废弃物和稻壳为堆肥原料,抗酸化复合菌为接种菌,设置T1(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和CK(对照)2个试验组,对堆肥温度、pH、DOM(水溶性有机物)、有机酸代谢酶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酸化复合菌能有效缓解堆肥初期酸化抑制作用,使堆肥快速进入高温期且持续时间可达7 d,T1组高温期峰值温度为64 ℃,而CK组仅为59 ℃且高温时间不能持续;堆肥1 d后,CK组pH由初始的5.68迅速降至4.42,下降了22%,T1组pH变化不明显;从蛋白酶种类来看,CK组仅检测到与丙酸、乙酸代谢相关的丙酮酸脱氢酶、乌头酸水合酶,而T1组除上述两种酶外,还检测到乙醛脱氢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和苹果酸合成酶,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增加了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种类,并有效缓解了堆肥初期酸化的问题.研究显示,堆肥结束时,T1、CK组DOM中代表胡敏酸类物质的积分标准体积占总积分标准体积的比例分别为57.8%、44.0%,接种抗酸化复合菌系使DOM中腐殖酸比例增加了31.4%,促进了DOM腐殖化,T1组堆肥腐殖质碳相比CK组提高了66.67%,促进了腐殖质合成.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和群体的可靠性出发,建立了铁路编组站劳动安全联防联控的可靠性模型,论证了联防联控的可行性,提出了实施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桥式起重机吊物坠落、撞人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事故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物滤池是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恶臭气体的主要方式,影响生物滤池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填料的种类.选用生活垃圾发酵后的堆肥产品作为生物滤池除臭填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针对生活垃圾厂产生的甲苯、甲硫醇、氨气、硫化氢4种恶臭气体,通过柱试验模拟,采用二次发酵7 d、20 d及成品肥3种不同腐熟阶段的垃圾发酵产物作为生物滤池填料,考察其对恶臭气体的去除效果和除臭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对成品肥填料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氨气、硫化氢、甲苯、甲硫醇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5%以上,成品堆肥填料对恶臭气体的去除率及其微生物种类丰度均最高.运行前期和后期成品肥细菌群落的同源系数较大,已形成以丝状菌属(Kineothrix)、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属(Weissella)等具有除臭功能的菌属为优势物种的稳定微生物群落.综上,比较不同填料的恶臭气体去除率、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变化发现,成品肥填料对恶臭气体处理效果最好、理化性质稳定,并含有除臭功能微生物,可优选为生活垃圾处理厂除臭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林区落叶松林可燃物模型及火行为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白山林区不同龄级的落叶松林处设置样地,在样地上设置小样方。采集每个小样方内的死草、活草、凋落物层、半分解层以及1hr,10hr,100hr的杂乱物和灌木,做了可燃物参数的测定。利用Rothermel模型对落叶松林可燃物的蔓延速率、单位面积的热量、火线强度、火焰长度和最大可靠风速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根据火行为状况,制定了相应的火灾扑救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土植物在广梧高速公路生态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化关系到高速公路的长期效益,是生态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梧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以利用乡土植物为原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公路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对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的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域共有维管束植物342种,隶属于95科244属,然后结合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特征,从中筛选出适于本段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边坡绿化的乡土植物53种;并根据沿线具体的生境条件,按照群落学的原则对其组合应用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铁路行车的人-机-环境系统,阐述了近几年在铁路系统推广行之有效的人-机-环境系统的控制手段-“车机联控”,提出了提高“车机联控”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香港古树名木的调查及保护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实地调查并结合历史档案记载的方法对香港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在香港193个地点调查到有古树分布,记录古树名木1 332株,共计141种,隶属于46科95属.其中细叶榕Ficus mtcrocarpa 323株、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157株、荔枝Litchi chinensis 118株、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97株,4种古树株数之和超过香港古树名木总数的一半.香港古树主要分布在大埔区、中西区、北区和离岛区,四个区所含株数占古树总株数的60.66%,所含古树种数占香港古树总种数的78.72%.在香港116处风水林中,86处记录有古树分布,古树数量占调查到的古树数量的近50%.根据调查的结果,还对香港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其保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