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MW7.8地震和MW7.5地震的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两次强震在周围地区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对MW>4.0的余震的应力触发。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在地表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其中,MW7.8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3.1m,最大隆升约为0.4m,最大沉降约为0.6m。MW7.5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3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两次强震后地表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15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2)MW7.8地震震中南北两侧为面膨胀区,东西两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MW7.5地震震中北东和南西侧为面膨胀区,南东和北西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3)MW7.8地震在MW7.5地震震中处...  相似文献   
72.
地铁车厢机械排烟和细水雾耦合灭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FireDynamicSimulator),以封闭单节地铁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不同喷雾速度、排烟量以及排烟启动时刻条件下,车厢内火灾热释放速率、烟气层高度、烟气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对细水雾和机械排烟耦合作用下地铁列车车厢火灾灭火效果展升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初速度较小时,细水雾动作之后启动排烟系统的灭火效果更好;喷雾初速度较大时,细水雾动作之前启动排烟系统的灭火效果更好;同样的喷雾初速度条件下,增大排烟量町以提高烟气层高度和降低烟气层温度,排烟量过大可能造成火焰区的扰动,降低细水雾的火火效果。  相似文献   
73.
种植绿肥是培肥改良果园土壤、提高水果产量品质的有效措施。为筛选适宜江西红壤幼龄橘园种植的冬绿肥品种,在橘园行间播种毛叶苕子(Viciavillosa Roth)、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鼠茅草(Vulpia myuros)等4种冬绿肥,研究种植不同冬绿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相比,短期种植冬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较小,对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种植冬绿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生化性质,使土壤MBC和MBN分别增加47.9%-114%和75.9%-292%,使MBC/MBN降低14.2%-53.7%,其中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效果最佳;种植冬绿肥还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1.70%-20.0%)、酸性磷酸酶(15.8%-78.9%)、脲酶(13.8%-46.6%)、转化酶(13.7%-55.5%)、过氧化物酶(120%-218%)、多酚氧化酶(4.70%-55.2%)等6种酶的活性,仍以鼠茅草和黑麦草的效果最佳。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处理的土壤生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4.
齐齐哈尔市春季大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13年4—6月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大气PM2.5的浓度特征、元素组成、水溶性离子及其来源,并利用单颗粒分析技术获得了单颗粒的形貌、化学组成及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监测周期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34μg/m3,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PM2.5单颗粒类型主要为烟尘集合体、飞灰和矿物颗粒,分别来源于煤炭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其中约90%的PM2.5颗粒粒径小于1.0μm,属大气细粒子。全样分析表明,PM2.5主要组成元素是Al、Fe、Ca、K、Mg和Na,而Zn、Cu和Pb因受到人为污染富集度较高。SO42-、NO3-和Cl-为PM2.5主要监测到的水溶性阴离子,NO3-与SO42-的质量浓度比说明了固定排放源对齐齐哈尔市春季大气PM2.5的贡献大于移动排放源。  相似文献   
75.
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地区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受季节、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冬季低温地区运行效率下降,特别是N、P污染物去除率偏低,限制了其在冬季低温地区的推广应用.结合目前国内外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地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低温运行的因素,并对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地区运行效率的各种强化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市大气细粒子PM2.5单颗粒的形貌、组成及粒度分布特征,选取齐齐哈尔市大学校园和商业市中心两个采样点,针对春季和秋季大气中PM2.5单颗粒,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配带X射线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其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此地区PM2.5颗粒分为4种类型,即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和未知颗粒,分别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等燃料燃烧及地壳扬尘。其中春季烟尘集合体数量最多,秋季由于燃煤以飞灰为主。来源于地壳扬尘的矿物颗粒以硅铝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此地区大气中PM2.5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约90%小于1.0μm,属大气细粒子。其中烟尘集合体平均粒径大于矿物颗粒,飞灰平均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78.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某重度Cd污染稻田(Cd含量2.83 mg·kg~(-1))开展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各部位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和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糙米生物量,增幅为1.7%~25.0%,其中成熟期淹水+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Y)下糙米生物量达到最高.②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对土壤Cd两种提取态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其他处理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7.8%~42.6%,降低土壤TCLP提取态Cd含量20.0%~40.8%.③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能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糙米Cd含量下降了19.0%;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各部位中Cd含量,其中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降低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4.0%,其次为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和仅灌浆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GS),分别降低36.4%和31.8%.④在中重度Cd污染稻田建议采用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和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又显著降低糙米Cd含量.  相似文献   
79.
韩江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特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佳  丁洋  祁士华  瞿程凯 《环境科学》2018,39(11):5127-5134
本文选取韩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4月,沿韩江干流采集土壤样品17个,利用气相色谱(GC-ECD)检测13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分析土壤中该污染物的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 S.EPA)的计算标准,对当地居民做出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3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区间为2. 97~1 275. 79 ng·g~(-1),检出率为75%~100%.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变化趋于一致,即上游中游下游,在国内外均属于较低水平.另外,根据比值法推断,该区域的HCHs主要来源于工业HCH的输入,且近期仍有DDTs的输入,主要为工业DDT和三氯杀螨醇的混合输入. DDTs与总有机碳有较显著的相关性.致癌风险值(10~(-12)~10~(-8))和非致癌风险值(10~(-6)~10~(-3))均低于阈值(10~(-6)和1),因而表明该流域土壤对当地居民无危害.  相似文献   
80.
湖滨带复合型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鹰  刘佳  徐进 《生态环境》2007,16(4):1160-1165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河流的入湖口建造湖滨湿地,可有效净化入湖径流中携带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以云南抚仙湖北岸的湖滨湿地—马料河复合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不同功能区去除氮磷的效果。研究表明,沉淀池除氮效果最不明显,在该区内有机氮可能发生矿化作用而转变为氨氮。有植物系统的潜流和表流区除氮效果较为明显,潜流区对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18.0%、19.7%和22.6%;表流区对三者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0.4%、35.9%和43.5%。沉淀池对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且在进水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时表现明显,平均截留率为14.9%。潜流和表流区除磷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湿地运行了两年多,土壤吸附交换达到平衡,影响了表流区的除磷效果。潜流区除磷效果受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时,总磷的平均截留率为12.1%,主要是不溶性磷的吸附和沉积;雨季末期,湿地流量较小,水体流动性差,系统内处于厌氧状态,出现磷释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