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引发众多环境问题,尤其会对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通过对城市化主要影响因子的识别分析,探讨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合肥城市化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合巢湖西半湖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合肥城市化主因子对巢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肥城市化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合肥城市化对巢湖西半湖水环境的影响呈增大趋势;1991—2008年巢湖西半湖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产业结构。建议加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巢湖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12.
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技术,AP1000是目前全球核电市场中最安全、最先进的商业核电技术。在役无损检测作为AP1000核电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之一,其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无损检测作业的成功与否。AP1000核电在役无损检测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检测工序复杂,因此核电厂无损检测服务企业必须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在役无损检测管理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13.
为揭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衰减机理,以指导甘油合成及菌株改造,对补料发酵后甘油的生成情况、葡萄糖的消耗情况、细胞内的代谢流量变化以及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补料发酵后葡萄糖的代谢流量分布发生变化,流向HMP途径和甘油合成途径的流量分别降低48%和33%,更多的碳流通过EMP途径形成副产物;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力下降,而丙酮酸激酶(PYK)活力上升.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关键酶ctGPD酶活力低下,流向甘油合成途径的碳流减小,还原力供给受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的衰减.  相似文献   
214.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PM2.5中二元羧酸类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来源、液相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昼夜共采集46个PM2.5样品,并对二元羧酸类SOA (包括二元羧酸、酮羧酸与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羧酸、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特征,而酮羧酸的昼夜变化特征与之相反.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特征以草酸(C2)的浓度最高,其次是丁二酸(C4)和丙二酸(C3),与受生物质燃烧较显著的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是相同的.C2/总二元羧酸的浓度(TDACs)、甲基乙二醛(mGly)/乙二醛(Gly)、C2/SO42-比值的昼夜变化特征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组成特征均表明济南市冬季夜晚气溶胶的氧化程度比白天深.C2及其前体物(Gly、mGly)与SO42-、相对湿度(RH)、液相水含量(LWC)与气溶胶的实际酸度(pHis)的相关性均较强,表明C2及其前体物是在液相中经酸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的.夜晚二元羧酸类化合物的δ13C值高于白天,且随着含碳量的升高二元羧酸的δ13C值随之降低.C2δ13C值随气溶胶的老化而偏正,这是由于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s)导致的.  相似文献   
215.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生理特征对人的身份进行认证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提取人体某些生理特征,并对其中所含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描述和辨认,从而确定特征所有人的身份。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独特的优势,将其合理有效地应用到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16.
本文在分析环评审批管理中对图件的运用需求基础上,提出“带图运行”的基本含义,结合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流程,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流程审批系统为基础,讨论了环评审批中“带图运行”运用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17.
通过淮南市的豆麦轮作试验来观察安徽省沿淮地区豆麦轮作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特点。安徽省沿淮地区降水地表径流系数为25%,麦季的氮肥流失率为1.21%,磷肥流失率为0.047%;豆季的氮肥流失率为3.39%,磷肥流失率为0.415%。氮的流失以硝态氮为主,磷的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麦季的氮、磷肥流失量都低于豆季,氮素70%和磷素90%流失在豆季。2008-2010年豆麦轮作的氮肥平均流失率为2.05%,磷肥平均流失率为0.25%。  相似文献   
218.
应急疏散过程中,除节点上的疏散任务,弧路径上也可能出现相应的疏散需求。为有效地处理弧路径上的疏散需求,进行更加实时和高效的疏散决策,基于物联网技术,考虑弧路径上的疏散需求,建立有限资源约束下的单车种,多需求,多时段,多源多汇的疏散问题的单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从疏散成本的角度将疏散节点和疏散路径上的需求整合在疏散模型中。最后引入实际案例,使用CPLEX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更加实时的疏散信息获取和反馈,装载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救护车能够同调度中心协同做出最优的疏散决策方案,同时处理疏散节点和弧路径上的疏散需求。  相似文献   
219.
针对关键基础设施(CI)依存关系导致的系统级联效应这一问题,在系统化分析网络化CI依存关系建模与仿真的各种方法之上,通过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存在问题,提出采用系统动力学和Multi-Agents混合建模方法,来模拟系统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的变化。最后,以一个水资源系统的突发安全事件为例,利用Any-Logic软件对事故所涉及影响到事故系统间的参数进行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优化试验确定事故水系统对其他关联系统的最优供给量,优化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运作能力,同时有效防御系统的级联损失。  相似文献   
220.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关系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化复杂系统,在突发事件下,一个单一系统功能的失效或部分功能丧失会导致与其相关联的系统产生级联失效现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间相互耦合的特性,建立了突发事件下多层系统之间的供需关系网络数学模型,提出当某单一系统的节点失效后,通过分析事故链,利用与之耦合系统的供需关联关系,进行紧急状态下的备用资源调度应急策略。研究表明,基于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供需关联关系来进行资源调度的应急决策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方法中以调用备用资源为主的单系统内部优化应急策略的局限性,更有效地优化整个网络资源以降低系统总体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