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分布与宽度及发火期动态变化规律,利用COMSOL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变形几何和其他多物理-化学场,以瑞安公司014N1-1综放工作面为例,建立采空区自燃动态数值模拟模型,开展采空区遗煤自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供风量大、推进速度低,氧化带初次出现所需时间长、发火期短;氧化带最大宽度与时间间有类似"S"型关系,动态非稳定性增加;开采初期氧化带宽度随风量增加而变小,开采稳定阶段,则相反;随开采速度增加,氧化带最大宽度与推进速度的比值(Lmax/vt)变小,自燃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52.
太湖流域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水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水污染权交易制度实施最早的流域,该制度在太湖流域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经验的总结对排污许可制度的应用和排污权交易的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嘉兴、湖州、苏州、无锡、常州及上海地方经验的调研,从制度设计、产权界定、信息披露、制度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市场主导型的水污染权交易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政策绩效,而交易市场的规模是交易制度推广实施的关键,最后,提出建立太湖流域统一水污染权交易市场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化学实验室涉及种类庞杂的化学药品及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一旦实验人员工作过程失慎,易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通过研究已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结合实际工作,从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培训、化学试剂库安全管理及实验室设施等对易导致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风险点进行识别分析,提出实验室安全管理路径与措施,即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和试剂库管理、构建安全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54.
针对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结合SO2、NOx控制技术,分析了实现汞联合控制的基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烟气多污染物处理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SO2控制设备联合脱汞技术以及SO2、NOx、汞联合脱除技术,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5.
气液两相混合发泡降尘新技术采用压力水、发泡剂、压缩风流经发泡器进行物理发泡进行降尘,技术兼容了水雾与化学抑尘的特点,降尘效率更高.通过设计气液两相混合发泡降尘工艺,制备出了高性能的泡沫,然后通过在尘源周围布置多个泡沫喷头,利用喷头良好的扩散性能将尘源包裹,达到了降尘的目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司机侧气液两相混合发泡降尘时全尘浓度由原来的1103mg/m3降低为308.8 mg/m3,呼吸性粉尘由原来的596mg/m3降低为149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72.4%和75.2%,分别是外喷雾降尘效率的2.52倍和3.08倍,降尘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气液两相混合发泡降尘成本较低,约占总投入的1.8%-2.2%,经济性明显,具有广阔的实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56.
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中心,电气化可以整合城市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探究城市低碳路径下加速电气化的协同减排影响对实现城市减污降碳至关重要.基于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DG),设置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加速电气化情景等3类情景,评估电气化措施在不同电力结构下的减排潜力,量化重点部门的措施贡献,探讨广东省典型制造业城市东莞的协同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电力结构优化促进了电气化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低碳路径下加速电气化将进一步降低电力污染物排放强度,2050年,东莞市CO2、 NOx、 VOC和CO减排7.35×106、 1.28×104、 1.62×104和8.13×104 t, SO2和PM2.5消费侧减排量和生产侧增排量达到平衡.电气化渗透速率和电力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是电气化措施实现减排效益的关键,工业和交通部门加速电气化将同时降低CO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交通部门得益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高...  相似文献   
57.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采集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性COD、NH4-N、Pb、Zn和溶解态Pb、Z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计算径流年污染负荷,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采样次数对污染负荷估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58.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对2009年3-11月的34场降雨径流进行径流过程连续采样,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NH4+-N、Pb和Zn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计算径流次污染负荷,并在分析次污染负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径流次污染负荷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SS、COD、NH4+-N、Pb和Zn的次污染负荷分别为4.56~778.39 kg/hm2、2.22~308.7 kg/hm2、0.01 ~ 1.39 kg/hm2、0.05 ~ 33.09 g/hm2和1.38~115.82 g/hm2,不同场次径流事件携带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量差异大,对受纳水体造成冲击影响.表征降雨特征的各因子中,降雨量与路面径流次污染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在显著性水平0.01时相关系数为0.734~ 0.943,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也与次污染负荷显著正相关,而前期晴天时间与次污染负荷不相关.所建立的径流污染负荷模型一致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和方程显著性检验,可用于对路面径流次污染负荷的预测.  相似文献   
59.
15株微藻对猪场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及其细胞营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15株淡水微藻在猪场养殖污水中的生长性能、细胞组成及各微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5株微藻均可有效降低猪场养殖污水中的氮磷含量,但不同藻株对污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多棘栅藻(Scenedesmus spinosus)SHOUF7、多棘栅藻(S.spinosus)SHOU-F8和四尾栅藻(S.quadricanda)SHOU-F35去除总氮效果最佳.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斜生栅藻(S.obliquus)SHOU-F21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可达到100%.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SHOU-F3、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SHOU-F5和四球藻(Tetrachlorella alternans)SHOU-F24去除氨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97.82%.各株微藻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均很高,可达91.00%以上.利用猪场养殖污水培养的各株微藻细胞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椭圆小球藻(Ch.ellipsoidea)SHOU-F3(43.90%),含量最低的为多棘栅藻SHOU-F8(23.87%);16∶0和18∶3n3在各株微藻中含量均较丰富.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p.)SHOU-F19和针形纤维藻(A.acicularis)SHOU-F120的脂肪酸甲酯的理论烷基值超过47.因此,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四尾栅藻SHOU-F35是净化猪场养殖污水的优良藻株,其中,多棘栅藻SHOU-F8是猪场养殖污水净化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合适藻株.  相似文献   
60.
铁路客运站车是人员密集场所,根据疫情防控方案,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并加强重点部位消毒频次。通过对南北2个客运站及列车车内空气及内环境表面重点部位的细菌数检测可知,车站及车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符合标准,车站地面、车内卫生间、盥洗室、座椅小桌板及扶手应加强消毒频率;建议继续优化消毒方式,保障铁路客运站车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