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基于不同水文期特点,分别在平水期(2014年4月)、丰水期(2014年7月)、枯水期(2014年12月)对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的浮游硅藻及理化参数进行采样监测,应用功能群分类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探讨汝溪河不同水文期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文期,汝溪河共发现浮游硅藻功能群10个,分别为A、B、C、D、L_o、MP、P、T_B、X3、S1类群,其中种类最多的功能群是MP类群,数量最多的是D类群.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平水期功能类群密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总氮(TN);与丰水期功能群密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透明度(SD);浊度(Tur)、碱度和pH以及电导率则是影响枯水期功能群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含水温(WT)、电导率(Spc)、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硝态氮(NO_3~--N)等.因此,功能群能较好反映汝溪河的生境特点,而氮营养元素对汝溪河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及水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2.
《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是地质勘查行业的首个劳动防护领域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的制定,将对提高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防护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减少安全事故,促进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行业安全现状以及地质勘查事故风险等方面介绍《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编制背景,并对标准编制方法与思路、内容划分、作业人员分类、重点内容等进行了讨论。针对该标准的讨论有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对安全技术类标准的编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奉节地区草堂河、梅溪河和大溪河三条支流为研究区域,对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库区支流的非回水区和回水区(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附石藻类组成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支流共发现附石藻类103种,隶属4门45属,非回水区67种,隶属3门34属,回水区82种(常年回水区64种,变动回水区41种),隶属4门34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扁圆卵形藻、普通等片藻、锉刀布纹藻和巨颤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普通等片藻、高山立方藻和颗粒直链藻;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和扁圆卵形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巨颤藻、岩栖颤藻、美丽颤藻、尖针杆藻、丝藻、优美平裂藻和小颤藻,表明非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显著,而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较小;非回水区不同时期优势藻种无明显差异,在非蓄水期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优势种属差异相对较小,而蓄水期差异较大.冗余(RDA)分析表明,附石藻类组成变化是温度、电导率(SPC)、p H、总氮(TN)和总磷浓度(TP)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点优势藻种细胞密度变化主要受氮、磷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库区不同水文情势不仅影响支流水体环境,而且对底栖藻类组成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保证饮水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先后颁布了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同时各个省、市、县、地区也都相应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保护条例、污染防治规划等,初步形成了中国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5.
66.
为进一步客观量化船舶引航的风险等级,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从"人-船-环境-管理"4个角度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多元联系数和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SPA)理论构建了引航风险评价模型.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思想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得权重进行最优组合,以便同时兼顾数据蕴含的客观性和决策者的主观价值,使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实例应用中,以内河某5处引航水域作为评价主体,运用组合赋权集对分析模型确定了不同水域的引航风险等级和风险发展趋势,并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畜粪、木屑混合物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及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蚯蚓处理后畜粪、木屑混合物中DOM分子量呈整体降低趋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但其DOM分子量仍高于无蚯蚓处理;蚯蚓处理后混合物DOM中的富里酸含量及分子结构芳香化程度增加明显.进一步就蚯蚓处理前后DOM与Cu(Ⅱ)配合后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蚯蚓处理后DOM更易与Cu(Ⅱ)产生配合反应并导致其直链变短或芳香基团的裂解;DOM中与Cu(Ⅱ)配合的基团主要包括—OH和—NH2等;且蚯蚓处理后DOM 中的富里酸类物质更易与Cu(Ⅱ)发生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68.
电镀厂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及淋洗去除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各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筛选高效土壤淋洗剂,比较其淋洗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土壤以铬和镍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铬和镍含量分别达1 564.00和679.00 mg.kg-1,土壤铜、锌和铅含量分别为297.00、276.00和51.40 mg.kg-1,铜、铬、镍、锌和铅的有效态比例分别为41.77%、13.16%、28.08%、21.50%和31.18%。去离子水、盐酸、乙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 6种淋洗剂中,去离子水对5种重金属提取量均较少;草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1%、24.8%、47.5%和29.3%;柠檬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26.3%、25.7%、33.0%和21.6%;EDTA对铜、镍、锌和铅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1.5%、28.9%、21.4%和30.6%。综合考虑淋洗剂的提取效果、水溶性以及操作难度和成本,建议采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最佳液土比〔V(液)∶m(土)〕为10∶1,最佳淋洗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69.
太湖水体Chl-a预测模型ARIMA的构建及应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李勇  冯家成  单雅洁  钱佳宁 《环境科学》2021,42(5):2223-2231
叶绿素a(Chl-a)是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变化规律.以1999年12月~2019年8月太湖水体Chl-a和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Chl-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据此建立了Chl-a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结果表明:①太湖Chl-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月均气温(MAT)和月度降雨量(MR)与Chl-a浓度存在较好的变化同步性,总氮(TN)和氨氮(NH4+-N)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藻类暴发条件不仅仅是基于N和P等限制性因素,而是发展为TN、NH4+-N、TP和高锰酸盐指数、MR和MAT等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③两种模型经验证比较,基于1999~2019年逐月资料建立的Chl-a浓度的ARIMA模型模拟效果和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所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特别是在考虑主要环境因素作为自变量及优化自变量取值情况下其预测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的ARIMA(0,1,1)(0,1,1)模型将有助于太湖藻类暴发的预报和预警,并为及时有效地安排水资源调度及调控等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灰霾的发生对城市形象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灰霾的出现常常与不利的天气条件结合紧密,成为引发灰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统计柳州市2002年~2012年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灰霾发生的概率,并结合2008年~2012年的柳州市实际空气质量状况,明确灰霾发生的主要污染物,同时通过2012年具体的气象特征和天气形势找出与灰霾发生密切相关的天气因素。经过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部分灰霾日的首要污染物,且低风速、中低湿度、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风向及弱冷高压和鞍形场等不利气象条件易使污染物聚集,加速了灰霾日的形成,是灰霾日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些不利天气情况的分析统计,为柳州市建立灰霾日预警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