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406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969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广州市白云山、电视塔春季酸性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0187—1988年春季在广州市白云山、电视塔区的观测结果,对酸性降水的污染状况、特征、化学成因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春季降水严重酸化,广州已成为典型的酸雨污染城市。  相似文献   
882.
为了优化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组件长度,考察了4组不同长度膜组件(膜丝长度为0.2、0.4、0.6、0.7m)在不同曝气量下的临界通量区.试验结果发现,曝气强度相同时,膜丝长度为0.4m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区高于膜丝长度为0.2m、0.6m和0.7m的膜组件,说明膜丝长度存在最优值;膜组件中膜丝长度相同时,曝气强度越大临界通量区越高.膜丝(膜组件)长度对临界通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膜丝长度的变化会改变膜丝上局部通量的非均匀分布状况;二是曝气气泡对不同长度膜丝的冲刷作用不同.应用局部通量分布方程模拟了清洁膜丝上局部通量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膜丝长度越长,沿膜丝长度方向的局部通量分布越不均匀,则膜组件的临界通量越小.从曝气气泡对膜丝的冲刷作用看,相同曝气量下膜组件(即膜丝)长度越长,形成的气泡越大,在大气泡的作用下膜丝更易于摇摆和震动以达到减轻膜表面污染物沉积的效果,即可能达到的临界通量越大.因此,对于减轻膜污染而言,即得到最高的临界通量区,膜丝(膜组件)长度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883.
扬子石化贮运厂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回收苯类尾气,使铁路槽车装卸作业产生的高浓度苯类蒸气经吸附处理后去除率达98.8%,有效地改善了铁路栈台的作业环境,回收的笨类物料经综合利用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84.
某冶炼厂通往韩江的排污管道腐蚀,被河沙堵塞而失去作用。1985年10月16日进行维修,须在已打牢的木桩上钻孔搭架。某工人操作电钻钻完第一个孔后,在继续钻第二个孔时,因管道浸入水中,随即赤脚站在水中的铁管上开钻,当电钻进深18.1cm 时达到所需深度,钻工大叫一声倒下,切断电源,紧急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85.
使用USEPA Method 29方法对600MW燃煤电厂SCR、ESP和WFGD前后4个测点进行烟气痕量元素同时取样,研究了12种痕量元素(Cr、Mn、Co、Ni、Cu、Zn、As、Mo、Cd、Sb、Ba、Pb)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整个电厂系统、锅炉、SCR、ESP和WFGD中痕量元素的质量平衡率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这12种痕量元素主要分布于ESP飞灰中,相对分布率为69.97%~98.79%.底渣中痕量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在0.04~0.51之间,ESP飞灰中痕量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在0.3~1.23之间.ESP飞灰中的As、Cd和Pb以及WFGD废水中的Mn、Co和Ni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需要引起关注.12种痕量元素向大气中的排放浓度位于0.02~12.57μg/m3之间,排放因子位于的0.01~2.13g/1012J之间,Ni、As、Cd和Pb这4种元素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4、0.13、0.02和3.35μg/m3,都远超欧盟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排放限值,需要加以重视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886.
厌氧条件水稻土铁对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土无定型铁矿物是砷的重要吸附载体,水稻种植需要经历的淹水厌氧阶段能促进铁矿物还原溶解并使其吸附的砷释放进入水稻土溶液.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厌氧环境中水稻土在培养液的富集培养下不同形态砷对砷释放的贡献作用,并探究淹水缺氧环境下水稻土无定型铁矿物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培养液中铁(Ⅱ)和总砷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两个阶段的土壤溶液均主要来源于可交换态砷(F1)和专属吸附态砷(F2),且两个阶段的培养液砷与F1+F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3,P0.05和r=0.657,P0.05,无定型铁结合态砷(F3)与砷浓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两阶段的水稻土不同形态铁与培养液砷浓度均存在一定关系,水稻土盐酸提取铁(Ⅱ)浓度与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5;r=0.613,P0.05),无定型铁矿物与砷存在负相关关系(r=-0.428,P=0.126;r=-0.564,P0.05).因此,厌氧环境下水稻土中处于亚稳状态的无定型铁矿物在总体上能有效地吸持固定砷从而抑制砷的移动和迁移.  相似文献   
887.
西安城区路面细颗粒灰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石栋奇  卢新卫 《环境科学》2018,39(7):3126-3133
为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在西安市采集文教区、居民区、公园景区和交通区这4个主要功能区道路灰尘样品,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粒径63μm的道路细颗粒灰尘中Cu、Pb、Zn、Cr、Co、V、Mn和Ni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污染载荷指数法评价细颗粒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识别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解析不同来源对道路细颗粒灰尘中重金属的贡献.结果表明,西安市道路细颗粒灰尘中Cu、Pb、Zn和Cr的含量高于陕西土壤背景值,而V、Mn、Ni和Co的含量接近或低于它们的土壤背景值.道路细颗粒灰尘中Co、Mn、Ni、V呈现未污染,Cr、Cu和Zn呈现轻度污染,而Pb为偏中度污染.综合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市道路细颗粒灰尘中重金属呈现轻度污染.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r、Cu、Pb和Zn显著正相关,属于同一主成分,且在聚类分析中为同一类;V、Mn、Ni和Co为同一类、同一主成分,且显著正相关.结合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推断出西安市道路细颗粒灰尘中的重金属主要有两种来源:Cu、Pb、Zn和Cr主要来源于交通源,而V、Co、Mn和Ni主要为自然源.交通源和自然源对西安市道路细颗粒灰尘中重金属的贡献分别为56.7%和43.3%.  相似文献   
888.
“以粮为纲”的食物安全观,使中国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过程中,片面追求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而忽视了耕地以外的用地类型对区域食物安全的作用,不仅导致补充耕地的质量与占用耕地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由于盲目对草地、林地、滩涂湿地等进行开发而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论文从食物安全的内涵出发,引入农田当量与食物当量概念,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农田当量的供需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改进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农田当量与食物当量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统一粮食产量和养殖水产品产量的食物当量,进而统一耕地与养殖水面的农田当量供给。2)受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抛荒比例较高等因素影响,近年研究区来自耕地的农田当量下降了37.3%;与此同时,尽管研究区养殖水面面积也在不断缩减,但受标准养殖塘建设、养殖技术进步以及品种改进等因素的影响,来自养殖水面的总农田当量上升了18.3%。来自耕地和养殖水面的总农田当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46:54变为2015年的31:69。3)在温饱、小康和富裕3个不同生活水准下,研究区本地耕地和养殖水面提供的农田当量,都难以满足常住人口的需求,但是,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建设高标准养殖塘、提高养殖水面单产等措施,可以提高耕地和养殖水面的农田当量至19 771.22 hm2,进而降低约35%的农田当量缺口。在此基础上,论文得到转变食物安全观念,重视耕地以外的用地类型的食物供给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高标准养殖塘建设,提高耕地和养殖塘的农田当量供给能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的多样化实现形式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89.
碳排放约束下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尼系数分解模型和Tobit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3—2015年耕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考虑碳排放指标后形成的耕地利用效率值与不考虑碳排放指标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从SBM模型测度结果来看,不同尺度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期内都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年平均耕地利用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最低;3)全国和四大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基尼系数都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地区差距有所缓解,组内差异缩小是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地区差距缩小的主要来源;4)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和政府重视程度等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不同样本分组情况下,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存在差异;5)除了在技术层面探寻耕地利用减排路径及合理规模外,还应该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对碳排放进行规范和引导,实现耕地低碳、高效利用及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90.
以巢湖南淝河口湖湾区的黑臭水体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黑臭水体中不同浓度Fe2+、S2-与DO及流速的定量关系.比较发现: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流速和DO对不同浓度Fe2+、S2-的作用;而普通线性回归则无法给出它们彼此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体流动主要通过分散作用降低黑臭水体中Fe2+及S2-的浓度;增加流速对降低南淝河口及黑臭水体边缘等Fe2+、S2-浓度梯度较大区域的污染效果显著;但对黑臭水体中间位置Fe2+、S2-浓度梯度较小区域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增加DO对减少S2-浓度达到0.043mg/L以上或Fe2+浓度达到0.80mg/L以上黑臭水体区域污染的效果明显;但对低浓度Fe2+、S2-污染的处理效果不佳.这些结果为治理浅水湖泊中的黑臭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