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总结了江苏省典型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园区碳排放现状和碳排放核算体系,指出当前还存在着园区碳排放底数不清、环境容量接近极限、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存在差异、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体系有待建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产业提质、节能减排、基建改造和低碳管理的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行动路线,以及构建差异化绿色发展格局、打造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强化绿色技术创新供给等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二十一世纪,在国内外飞速发展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突发爆炸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本文研究了城市地下工程典型爆炸危险源,整理已有的爆炸危险源分类方法,提出针对城市地下工程典型爆炸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爆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了城市地下工程突发爆炸的可能位置。同时给出了城市地下工程各类爆炸的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典型突发爆炸的诱发机理及条件,总结了对应的预防措施。本文针对城市地下工程典型爆炸危险源进行辨识,期望帮助企业和政府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城市地下工程爆炸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3.
长春市城区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弄清长春市城区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特征,于2006年5月26日—2007年6月12日采用被动采样技术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共收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24件,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分析了其w(As),w(Hg),w(Cd),w(Cu),w(Pb),w(Zn)和w(Cr). 结果表明:长春市大气干湿沉降样品中w(As),w(Cd),w(Cr),w(Cu),w(Hg),w(Pb)和w(Zn)分别为38.9,2.24,92.3,76.2,0.27,115.2和462 mg/kg,均明显高于表层土壤,且w(Cu),w(Hg),w(Pb)和w(Zn)在采暖期均显著低于非采暖期;经估算,As,Cd,Cr,Cu,Hg,Pb和Zn大气年干湿沉降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79,0.25,10.67,8.22,0.030,12.31和48.15 mg/(m2·a),明显高于北美和欧洲,且As,Cd和Cr在采暖期的日均干湿沉降量高于非采暖期;根据目前的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速率估算,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有可能造成长春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Zn的累积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4.
长春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剖析长春市城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网格化均匀布点系统采集了352件长春市城区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分别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土壤中Cu、Pb、Zn、Cr、As、Hg和Cd。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区表层土壤中w(As)、w(Cd)、w(Cr)、w(Cu)、w(Hg)、w(Pb)和w(Zn)分别为12.5、0.132、66.0、29.4、0.118、35.4、90.0 mg/kg,且其变化范围较大,同时均显著高于研究区表层土壤背景值,已受到一定程度重金属污染。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区表层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来源存在着差异,其中Cu、Pb和Zn主要来自交通污染;Cr目前仍然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来源于自然源;As和Hg主要来源于燃煤源;Cd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及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15.
对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ABSAS)生物脱氮系统中的硝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氧化优先于硝化作用,有机物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异养氧化菌对硝化菌的竞争性抑制。但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初级缺氧反应对硝化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初级缺氧段中的反硝化作用愈强,则由缺氧段进入好氧段后,硝化作用进行的愈强,此特性可用于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中,以提高硝化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6.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7.
新疆乌伦古湖是典型的干旱地区闭流型湖泊,自然环境因素及长期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了湖泊面积不断萎缩、湖泊水盐关系失衡、矿化度不断升高,这对原本脆弱的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基于历史数据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乌伦古湖当前存在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乌伦古湖自然环境演变及人为活动对乌伦古湖生态环境影响,探讨乌伦古湖水生态环境退...  相似文献   
118.
SWAT模型在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模拟是定量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有效工具,也是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前提.近年来SWAT模型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是目前全球评价大范围和环境变化条件下非点源污染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简介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原理,概述了SWAT模型目前在国内外的水文评价、污染物流失模拟、输人参数、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对水文响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SWAT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SWAT模型对水文评价(如径流量、泥沙量)可得到较好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能够模拟污染物(如农药和化肥)在农田和河网中的迁移过程,模拟与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对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的模拟是模型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9.
植物生态浮床的制备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州市闽侯县旗山大学城景观湖某富营养化实验水区,制备了一种应用型植物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结果表明,负载美人蕉(Canna coccinea Mill)的生态浮床对浮床周围的小生境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对美人蕉根际圈的微生物数量跟踪显示,在60 d内,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微生物种类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株根际圈的微生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0.
厌氧消化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重要技术,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易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废水降解性能和膜过滤性能。连续100 d的反应器运行实验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COD容积负荷平均为5.63 kg/(m3·d)的条件下,系统运行稳定,平均COD去除率达到92%,膜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低于200 mg/L,pH稳定在7.95左右。在膜通量为6 L/(m2·h)下,连续62 d内的膜压增长缓慢,未出现明显的膜污染。批次产甲烷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产甲烷潜能达到305 mL/g TS,与连续运行实验296 mL/g TS的产气效果接近,沼气中甲烷浓度可高达70%~80%。产气达到90%和95%的潜能分别用时2.5,3.1 d,说明反应器有进一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可能性。反应器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对乙酸有较好的耐受性,在乙酸浓度为10000 mg/L时,产气迟滞期仅为1.4 d。综合来看,长期运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好的COD去除效果、运行稳定性和膜过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