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41.
选用3种含铁材料FeCl3、Fe(OH)3和FePO4,开展重金属和砷(As)复合污染底泥的稳定化处理实验,并用毒性浸出测试(TCLP)的结果和底泥交换态重金属(Pb、Cd、Cu、Zn)及As的含量来评价其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1)FeCl3和FePO4降低了底泥pH值,Fe(OH)3轻微地提高了底泥pH值。(2)FeCl3活化了底泥中Pb、Cd、Cu、Zn,使其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增加,对As浸出量的影响不大,但使底泥中As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且在最大添加量(8.00 g/kg)时As交换态含量未检测出;Fe(OH)3降低了Cd交换态和浸出量,稍增加了As交换态和浸出量,但对Pb、Cu、Zn交换态和浸出量影响不明显;FePO4明显降低了Pb的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略微降低了交换态Cd、Zn含量,对交换态Cu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As的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综上,FeCl3对As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但明显活化了底泥中的4种重金属;Fe(OH)3亦对底泥中Cd有一定稳定化效果;FePO4对Pb的稳定化效果较好,但明显活化了底泥中的As。显然,3种含铁材料都不能实现底泥中重金属和As的同时稳定化。  相似文献   
342.
由于喀斯特区域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和构造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以及大量缺失定位观测资料,使得该区域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产汇流模型。对特定小流域地表产流输出过程的分析,有利于对流域内部各种水文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一完整自然年的地表产流输出进行分析发现,流域地表径流输出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受雨强和壤中流向地表径流转化过程的影响,5月份的地表径流产流输出为突发衰弱型伴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其他月份主要为渐进增强衰弱型,迟滞效应较5月份明显减弱;如去除5月份的影响,6~10月份流域地表径流输出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99);壤中流向地表径流径流转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就全年而言,经由卡口站地表径流输出的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23.1%。  相似文献   
343.
为解决脱氮除磷对碳源的竞争及不同泥龄需要等问题,提出强化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脱氮与人工湿地除磷联合工艺.通过将SBBR系统分为2格,并采用交替运行的方式(进水和曝气),强化了碳源保存,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SBBR系统出水进入栽种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人工湿地,利用基质和植物吸附等作用进一步除磷.结果表明:(1)2格交替运行SBBR脱氮效果良好,稳定时出水COD均值为34 mg/L,去除率约为93%;出水NH+4-N均值为2.0 mg/L,去除率约为94%;出水TN维持在4.5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86%;出水TP在2 mg/L附近波动,除磷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出现出水TP高于进水TP的释磷现象.(2)人工湿地除磷效果良好且稳定.当进水TP为0.6~6.7 mg/L时,出水TP维持在0.3~0.7 mg/L.(3)该联合工艺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系统出水NH+4-N、TN、TP均值分别为2.0、2.4、0.5 mg/L,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4%、92%、90%.  相似文献   
344.
为了解阳澄湖的富营养化状态和影响阳澄湖水质的主控因子,基于2019年阳澄湖6个水质监测点位的10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了阳澄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识别了影响阳澄湖水质的主控因子.研究表明,2019年阳澄湖的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TP和TN;2019年阳澄湖全湖...  相似文献   
345.
为实现焦炉煤气组分信息的采集,对炼焦流程以及焦炉煤气的组分进行建模分析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网络传输,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焦炉煤气检测数采系统。系统采用双核构架,以SQLite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检测数据,以AES结合MD5为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提供加密方案。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及传输,可从监控中心获取并显示焦炉煤气组分信息以及炼焦过程的监控信息,能够执行远程控制指令以及以"云计算"方式调阅检测数据,而且保证了各过程中检测数据及其它相关信息的安全,为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以及提高安全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46.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MP-ALR)是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MR)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比研究了MP-ALR和CM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微生物的种群变化和相似性。结果表明,MP-ALR对COD与氨氮的去除效果比CMR更强,抗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也更强,更适合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MP-ALR和CMR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第91、103、116、124个周期末,MP-ALR内的微生物种群数均小于CMR。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MP-ALR和CMR内的种群均呈现出了逐渐演替的过程,且MP-ALR的演替程度大于CMR。  相似文献   
347.
对污染源 CODcr值较大 ,特别是含有胶体或悬浮物质的废水 ,本法在取废水样、对废水进行稀释和取稀释后的水样时 ,用 50 ml的量筒取代2 0 ml移液管。虽然本法的变异系数 ( 4.4 % )比移液管法的 ( 0 .8% )高 ,即精密度差 ,但测值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因为用移液管无法吸取代表性水样而使测定结果普遍偏低 ,无法反映客观情况。当然 ,对于比较均匀的不含胶体或悬浮物质的水体不能用本方法。污染源废水中COD_(cr)分析方法的改进@侯家龙$马鞍山市环境监测站!安徽马鞍山243011…  相似文献   
348.
建筑幕墙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总结以往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基于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的抗震性能指标和改进的试验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用于判断幕墙抗震性能的有效性,探讨了试验中实现加速度与位移反应相协调的方法,分析了该改进试验方法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楼层反应谱的试验新概念,即以满足一定的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和相对位移反应谱的地震波作为地震输入,分析了用于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反应谱要求和波形再现的要求。可为建筑幕墙抗震性能研究和试验方法研究以及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9.
老山隧道的防水重点和薄弱环节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渗水是隧道开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山隧道位于碳酸盐岩山区,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确定防治水的重点及对策是工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老山隧道工程,在地质调查、隧道涌水观测与防治水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老山地区的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循环特征,特别是断裂控水规律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地层富水性断裂的工程分类与防控对策;分析了结构防水的薄弱环节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350.
空气质量的变化受人为排放与气象因素的双重影响,但这2个因素的相对贡献并不明确。该研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分析了2020年中国武汉市、南京市和石家庄市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对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与没有封控的情境相比,封控时期人为活动减少导致污染物排放的降低,使1-2月大气中PM2.5、PM10、NO2、CO和SO2的浓度降低27%以上,在4月解除了各个城市封控行动后,各污染物浓度逐渐回升。相反,在封控时期3市O3浓度上升23%~29%。同时,基于2020年实际气象数据和2015-2019年的平均气象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仅冬季石家庄和南京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除O3外各污染物产生一定影响,总体而言气象因素对于3市全年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