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2008年4月~2009年7月间,选取沈阳市不同功能区5个监测点位,采集了4个不同季节的大气VOCs样品187个,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测定了108种大气VOCs物质,考察了沈阳市大气VOCs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识别. 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371.0±132.4)μg/m3,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含氧化合物(57.2%),其次为卤代烃(20%),烷烃(11.4%)、芳香烃(8.5%)和烯烃(3.0%). 全市大气总VOCs浓度呈现出春秋浓度较高,冬夏浓度较低的季节变化特征. 主要受工业排放源的影响,商业中心点大气VOCs浓度在冬季的08:00~10:00时段、 12:00~16:00时段和20:00~22:00时段均出现峰值,而夏季则呈现出10:00~12:00时段和18:00~20:00时段的双峰现象. 工业区点位和商业中心区点位浓度高于其它功能区点位,清洁对照点周围由于没有明显的大气VOCs排放源,浓度水平最低. 相关性和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汽油溶剂挥发和工艺过程是沈阳市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2.
生物滴滤器处理味精厂挥发性恶臭废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用以沸石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器净化处理味精厂内挥发性恶臭废气的试验结果。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当高强度恶臭废气的进气量<3.0m3/h时,系统除臭效果显著,这为净化以味精厂内恶臭废气为代表的多组分复杂气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此外,研究表明,在净化氨氮臭气取得良好效果的生物膜基础之上,加入特定菌液能较快地培养出适宜处理味精厂内恶臭废气的微生物种群,且能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64.
生物柴油是指由植物油、动物油脂等制备得到的单烷烃酯类。它是一种环境友好、清洁排放的燃料,因此是非常理想的石油柴油替代燃料。本文从生物柴油产业链中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品应用以及其效益等方面对这种新型的清洁燃料进行了简单介绍。总之,生物柴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燃料。  相似文献   
65.
66.
67.
史晓东  刘洋 《灾害学》2020,(4):38-42
由于地震灾害发生后建筑物表面具有多纹理性、多目标性特征,导致现有的建筑物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检测需要。为了提高检测效果,该文设计提出基于特征显著性的地震灾害后建筑物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建立压缩感知去噪框架,通过图像重构消除震后建筑裂缝图像噪点。采用FCM聚类分割法对去噪图像进行分割,引入灰度直方图作为灰度级的模糊聚类样本点,利用灰度样本完成图像聚类。基于人眼视觉特征,对图像背景区域重新划分,完成图像边缘检测。基于提取的二值化图像确定裂纹特征,根据特征值范围确定裂缝种类实现震后建筑裂缝检测。  相似文献   
68.
为量化评价冲击地压风险,运用灰色关联(GRA)和集对分析(SPA)相关理论,构建基于GRA-SPA的熵权(EW)多属性决策模型。将各指标与危险等级通过建立集对,确定联系式,计算绝对关联度及综合联系度;采用EW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最佳和最差方案同一度矩阵,得到综合评价集,确定评判等级;选取某典型煤矿的5个工作面,评价各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风险。结果表明:该模型综合考虑评价对象各指标因子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将联系度系数量化,并通过EW多属性决策凸显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9.
山东省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山东省境内四大流域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涉及我国用量最大的6类共2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20种抗生素均有检出,且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整体检出浓度较高。就流域而言,半岛诸河流域抗生素污染较小,平均总质量浓度61.4 ng/L;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相对较为严重,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32、175、118 ng/L。抗生素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检出浓度较高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抗生素污染与周边生活污水、养殖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密切相关,而且抗生素组成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70.
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溴氰菊酯,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该方法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以甲醇—水(85 /15,V/V)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15 nm.该方法在6 min之内可完成生活饮用水中溴氰菊酯的分离及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适用于水样中溴氰菊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