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为稳定剂,通过FeCl3.6H2O与Na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稳定纳米级零价铁颗粒(P-NZVI),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颗粒平均粒径为73 nm。考察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pH、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不加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N-NZVI)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增加而升高,随pH和Cr(Ⅵ)溶液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N-NZVI,表明改性后纳米铁在地表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夏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邢建伟  线薇微  绳秀珍 《环境科学》2014,35(7):2520-2527
基于2012年8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夏季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C/N摩尔比值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探讨了POC的主要来源及浮游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江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68~34.80mg·L-1之间,均值为3.74 mg·L-1;P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3~9.13 mg·L-1,均值0.57 mg·L-1,二者浓度均表现为底层高于表层.POC和PN平面分布相似,高值区均出现在口门附近和调查海区西南部,并向外海浓度迅速降低,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与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matter,TSM)的平面分布规律基本相同;POC与P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OC、PN与TSM、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盐度(salinity,S)和Chl a的相关关系较弱,表明POC和PN的分布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生产不是该水域颗粒有机碳、氮的主要来源.C/N摩尔比和POC/Chl a法分析表明夏季长江口POC主要为陆源,有机碎屑是POC的主要存在形式.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对夏季长江口表层POC的平均贡献率仅为2.54%,非生命POC占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经验,根据我国区域地下水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对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内容包含了调查指标的选择、地下水井的选择等内容,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最后对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豆制品加工废水的厌氧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豆制品废水厌氧处理的结果,小试和中试采用过滤器,生产装置改用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塔,控制32℃,HRT为2天,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3.5%,BOD_5去除达97%,沼气产率为3.4m~3/m~3·d,日处理60m~3废水可回收沼气400m~3。厌氧溢流液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先以生物转盘处理,后经煤渣过滤,其出水可达到上海市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选择中亚热带针叶林(杉木林)和阔叶林(浙江桂林和罗浮栲林)森林生态系统,设3个施氮水平CK(对照)、低氮〔30kg/(hm2·a) 〕和高氮〔100kg/(hm2·a)〕及2个凋落物处理,研究施氮对土壤主要形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动态变化及凋落物在其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与CK相比,高氮处理可瞬时(3d)提高森林土壤氮质量分数,但施氮后持续效应的影响降低. 与保留凋落物相比,去除凋落物在施氮的持续效应中,可降低阔叶林土壤w(铵态氮)18.2%,而杉木林土壤的氮质量分数则略有升高.去除凋落物下施氮的持续和瞬时效应可增加各种林下土壤的w(硝态氮),其中浙江桂林土壤w(硝态氮)分别增加58.9%和38.2%,罗浮栲林土壤分别增加7.0%和30.0%,杉木林土壤分别增加-17.1%和9.0%. 可见凋落物在施氮连续事件中存在复杂的短期和长期相互影响. 阔叶林土壤w(SON)(SON为可溶性有机氮)较高,并且其微生物w(SON)及其占微生物w(TN)的比例高于杉木林土壤,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w(铵态氮)及其占微生物w(TN)的比例高于阔叶林土壤.   相似文献   
16.
<正>2月15日,浙江省乐清市在益海嘉里(温州)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复产复工培训。元宵节里话安全,筑牢企业安全发展“生命线”。培训课上,互动交流的形式、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吸引了现场人员的热情参与,受到了广泛好评。春节后复产复工历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敏感期,为助力企业“开门红”,乐清市应急管理局提早谋划、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4年5月、11月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综合环境调查,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溶解态有机碳(DOC)在长江口水域的迁移分布及相互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DOC和POC浓度整体都遵循南部高、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春季DOC贡献率为18.44%~71.50%,均值为(46.78±13.87)%;秋季为25.46%~84.97%,均值为(63.35±14.63)%。在近岸水域尤其是最大浑浊带(TMZ)附近以POC为主;近海区则以DOC为主,且表层DOC贡献高于底层。长江口水域有机碳物源复杂且主要为陆源输入贡献,底层海洋和三角洲来源的贡献更高。在长江口水域DOC和POC之间存在着形态比例转化,主要受盐度和悬浮颗粒物(TSM)动态变化的控制;当水体中TSM浓度大于98.41 mg/L时,长江口有机碳以颗粒态为主,反之则以溶解态为主。TMZ是有机碳浓度和形态转变的重要场所,POC在此发生沉降并矿化,强水动力导致的解吸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能会促使其向DOC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和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正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监督指导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部的职能得到明显强化,未来农村环保工作将得到大力  相似文献   
19.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 ,气焊工艺的原料。电石属于遇水燃烧的一级危险品 ,即电石遇水发生剧烈分解产生乙炔并同时大量放热 ,该热量足以引起乙炔的着火燃烧或爆炸。爆炸原因 :(1)包装不严、电石受潮 ,使电石桶内空间形成乙炔与空气的爆炸混合气体。(2 )电石普遍含有杂质硅铁 ,装运时互相摩擦碰撞而产生火花 ,开启电石桶方法和使用工具不当 ,在操作中撞击产生火花。(3 )储存电石的场所受潮 ,使电石受潮分解。(4 )电石库房、乙炔站和电石破碎间积存的电石粉末未及时清扫和妥善处理 ,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分解。预防电石爆炸措施 :(1)防潮 :制好的电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实际污水处理工艺中除磷效率,优化系统中厌氧释磷的条件,主要研究了三种不同原水投加方式对厌氧释磷过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UniFed SBR系统内的活性污泥,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对活性污泥的释磷影响,采用1次进水、4次进水和连续进水3种不同原水供给方式对于厌氧释磷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方式可有效延长实际生活污水的注入时间,大大提高其中有机底物的可利用性,释磷速率由0.082增至0.143 mg/(L.min),其中单位活性污泥释磷量分别为2.24×10-3、3.26×10-3和3.80×10-3mg/mg,这种碳源投加方式的改变,使得利用实际生活污水的厌氧释磷特性得到优化,并提高了实际生活污水中有机碳源的可利用性和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