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21.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逐渐升高,煤矿井下高温热害日趋严重,导致事故率上升,严重制约了矿山开采向纵深发展。针对东山煤矿1231采煤工作面的高温环境,应用矿井热环境理论和矿井通风技术,分析风流自地面流向1231采煤工作面过程中风流温度的变化,得出各种热源对矿井风流升温的影响,为防治热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增加风量、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几种降温技术,工作面平均温度从28.41℃降低到26℃,降温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1231采煤工作面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22.
通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土壤元素背景值计算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相比,Cd、Hg元素的土壤环境容量较小。除As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环境容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碱性土壤的重金属环境容量要大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不考虑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输出及其他途径的输入,按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平均含量估算,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施用年限为34年,在碱性土壤上为66年;A级污泥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的可施用年限为23年,在碱性土壤上为46年,均达到G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所规定的最长10年的施用年限。总体上看,污泥的重金属问题不会成为其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623.
对多种数值天气预报降水产品进行集成应用,是克服单一预报模式缺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任何预报集成方法其本质是建立输入-输出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函数关系表达。给出了用信息矩阵识别这种函数关系的方法,并以面雨量预报为例建立了集成方案。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两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分别计算输出了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利用地面观测雨量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雨量实况。将2011年6-8月ECMWF、JMA面雨量预报产品和面雨量实况资料作为学习样本,构建了模糊关系矩阵。利用2012年6-8月ECMWF、JMA两种数值模式面雨量预报产品进行了集成预报试验。采用降水分级检验评分(TS)方法,对比分析了ECMWF、JMA以及集成预报(CFCST)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矩阵方法的面雨量集成预报性能总体上高于单个预报成员。  相似文献   
624.
正溴代阻燃剂(BF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以及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卤素有机阻燃剂,主要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这些化合物具有高亲脂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积累性的毒性特征.BFRs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大气及生物体内,并可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BFRs时,HBCD易发生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化,无法区分HBCD的3种异构体.且HBCD和  相似文献   
625.
水文变化条件下农田溪流营养盐滞留效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巢湖流域某一典型农田源头溪流为对象,基于溪流水文条件的动态变化性,从水文概率密度模型与营养盐滞留率模型综合集成角度,解析较长时间尺度下营养盐滞留有效流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在对水文概率密度模型Monte Carlo随机模拟的基础上,根据先前10次野外示踪实验获得的营养盐吸收速度等数据信息,定量评估溪流营养盐滞留的总体水平,估算最有效流量和等效流量.结果表明,农田溪流渠段的NH4+、PO43-滞留能力总体偏低,相应的期望滞留率分别为0.0671(6.71%)和0.0541(5.41%),最有效流量分别为0.0051,0.0049m3/s,功能等效流量分别为0.044,0.043m3/s.基于溪流营养盐吸收速度明显偏低的客观现状,有必要从溪流形态和河床地貌特征的改造着手,提升溪流水体营养盐滞留能力.  相似文献   
626.
亚磷酸盐(HPO32-,H2PO3-,+3价)是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还原态形式,其在水环境中的光氧化过程可能是亚磷酸盐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300W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环境浓度(1μmol/L)的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的光氧化过程,探讨了NO3-浓度、溶液pH值、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离子(Cl-、SO42-、HCO3-、Fe3+、Mn2+)及腐殖酸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的光氧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当NO3-浓度由0增至120μmol/L时,其速率常数由0.020h-1增至0.271h-1;酸性溶液(pH = 4)有利于亚磷酸盐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氧化,水环境中SO42-及Cl-对光氧化过程存在弱抑制,而HCO3-对光氧化过程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Fe3+促进了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光氧化过程,而Mn2+则是抑制作用.腐殖酸的加入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存在抑制作用.活性氧猝灭剂(异丙醇,叠氮化钠)的加入大大抑制了亚磷酸盐的光氧化过程,表明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对其光氧化起到关键作用.模拟太湖水样中亚磷酸盐的减少量与正磷酸盐的增加量一致,证明亚磷酸盐光氧化产物是正磷酸盐.  相似文献   
627.
折流旋转床吹脱含氨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折流式旋转床吹脱高浓度含氨废水,研究了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各工艺参数,如气液比、旋转填料床转速、温度等对含氨废水氨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折流旋转填料床具有压降小、高传质性能,用于处理含氨废水能有效地提高氨去除率;在温度为23℃、pH为11左右,液体流量为60L/h、气体流量为160m2/h、转鼓转速为800 r/min的条件下,用旋转填料床处理含氨5 000mg/L废水的单程吹脱率可达82%;单元传质高度为36mm.  相似文献   
628.
应用三门湾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 k37)与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El Ni?o/La Ni?a事件;利用3种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甲藻甾醇(dinosterol)和长链烯酮C37(alkenones)来恢复单一种硅藻Diatom、甲藻Dinoflagellates和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U k37估算温度在15.19~17.61℃波动,与当地秋季海水实测温度接近.U k37估算的温度清晰地再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且其波动可能与El Ni?o/La Ni?a震荡有关.(2)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变化范围为710.7~6998.5 ng·g-1,180年以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沉积记录中硅藻相对比例最高、甲藻次之,硅藻/甲藻比值在2.1~7.2波动,表现出近岸浮游植物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3)El Ni?o/La Ni?a事件可影响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变化,在El Ni?o盛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剧增,而浮游植物种类数及群集多样性程度明显减少.另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El Ni?o事件可能是影响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9.
叶广兴 《中国安防》2012,(Z1):67-69
一、概述随着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安防行业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公共安全、金融教育、电力电信、交通能源等,小到小区监控与家庭安防,安防产品迅速扩大至各行各业。各行业根据实际需要逐渐引进了多种安防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监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各自独立,分别拥有自己的控制界面和数  相似文献   
630.
对一起锅壳式蒸汽锅炉给水管座裂纹进行检验,表明该裂纹为热疲劳裂纹,并分析了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