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姜雨  刘迎云  宗梁  吕方可 《环境工程》2019,37(7):142-147
利用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衡阳市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衡阳市2015—2017年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分布特征,并运用后向轨迹模式中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分析法(PSCF)、浓度权重分析法(CWT),分析了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通道及潜在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衡阳市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100 m高度的PM_(2.5)外来输送路径较集中,以近距离输送为主; 500 m高度的输送路径较分散且更长,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增大。聚类分析显示,来自东北方向的聚类轨迹出现频率最高,该类轨迹移动方向是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通道方向。潜在源分析显示,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以区域输送为主,对浓度影响较大,湘东、湘南、赣西、湘赣交界处、桂东北、豫南地区为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潜在源区,湘南、湘东北、赣西地区是高浓度外来输送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532.
朱方  吕保和  刘宏 《安全》2015,36(1):60-62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为出发点,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训练计划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体系,探寻实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33.
为确定危化品泄漏源的强度和位置,提出1种基于DE-NM算法的危化品泄漏源定位方法,以监测浓度与扩散模型计算浓度的误差作为优化目标,在差分进化过程中每隔一定代数执行单纯形法,使得二者误差最小的源强和位置即为最优定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DE-NM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反算出泄漏源的强度和位置,满足应急响应的要求;同时,能够避免DE算法的过早收敛,以及NM算法对初值敏感的问题,有效降低单一算法对定位结果精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34.
为预防和减轻硬脂酸粉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燃爆危害,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分别研究质量浓度、分散压力、惰性粉体质量分数对硬脂酸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随质量浓度和分散压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质量浓度和分散压力分别为485.4 g/m3,15 kPa时,硬脂酸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达到最小;添加少量惰性粉体增大了硬脂酸粉尘云分散性,对硬脂酸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降低起到促进作用;随惰性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硬脂酸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迅速增大后增速变缓;SiO2通过物理作用抑制硬脂酸粉尘云燃烧,Al(OH)3除物理作用外还通过化学分解参与自由基碰撞,可有效提升硬脂酸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  相似文献   
535.
铅、镉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特有的非粮能源植物——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重金属铅(5、10、20、50、80 mg·L~(-1))、镉(0.5、1、5、10、20 mg·L~(-1))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与铅、镉处理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铅处理质量浓度(≤50 mg·L~(-1))显著增加异常发芽率(P0.05)。铅对南荻根长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铅质量浓度达到10 mg·L~(-1)时,芽伸长开始受到抑制;镉胁迫对南荻种子根和芽的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镉质量浓度为0.5、1 mg·L~(-1)时,南荻根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8.8%、10.8%,当镉质量浓度≥5 mg·L~(-1)时,根长抑制率与芽长抑制率均显著增大(P0.05)。铅、镉处理对南荻种子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表明,南荻铅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大于镉胁迫对应的浓度,说明南荻种子对铅的耐性强于镉。铅、镉对南荻种子的毒害作用不可逆。  相似文献   
536.
典型石化工业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及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土壤重金属来源定量解析和空间预测是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区域土壤风险管控及修复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典型石化工业城市——淄博市临淄区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表层样品采集及重金属分析测试;借助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FA-NNC)两种受体模型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构建基于最小/最大自相关因子(MAF)和序贯高斯模拟(SGS)的多元地统计模拟技术,确定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污染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As、Co、Cr和Mn主要为自然来源,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南部;②研究区内10种重金属中Hg污染程度最高,主要受来自于工业排放和煤炭燃烧为主的大气沉降影响,污染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③ Cd、Cu、Ni、Pb和Zn等元素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④ Cd和Hg的潜在污染区域最广,分别为580.80 km2和666.60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04%和97.59%,应当引起关注;其余元素的潜在污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不足研究区总面积1%.  相似文献   
537.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是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充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预案管理及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应急管理与服务的基本需求,以信息处理为主线,设计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动生成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架构,包括应急预案管理、预案评估分析、预案自动生成与优化等3大功能,系统基于CBR技术开发,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智能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强化,进一步明确信息与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服务间的逻辑与业务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38.
<正>以国家未来建设的新生力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了“双碳”理念目前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程度以及在校园生活中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情况。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碳达峰”和“碳中和”多次出现在中央各种重要会议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39.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官厅水库周边土壤中Cu、Zn、Pb、Cr、Cd、N i、As、Co、HCHs和DDTs 10种污染物进行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污染物,检测值为(0.68±0.17)mg.kg-1,相当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3.4倍,洋河和桑干河流域的土样已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土壤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并以DDT为主,约占农药残留总量的93%;历史上上游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该区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全部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2,构成重度污染的样点超过65%,说明官厅水库周边土壤存在明显的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540.
基于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工作原理、功能和计量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相关参数,采用标准源法测量“毫安表校验”功能的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不小于100 A、8/20μs的冲击电流信号,“毫安表校验”的量程(有效值)为工频电流30mA,试验验证了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以及制定规程规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