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81.
为探究天然煤矸石在雨水浸泡淋滤作用下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及特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天然煤矸石进行表征以观察其淋滤前后的微观形貌,借助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定煤矸石淋滤前后的矿物成分组成及变化情况.结合模拟降水连续静态浸泡与动态淋滤试验,考察在不同固液比、粒径、pH、土壤介质条件下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与特性.结果表明:(1)淋滤后的煤矸石表面凹凸结构较多,淋滤前后煤矸石中各矿物相含量差异较小.(2)As、Mn的浸出浓度均较高,最大释放率大小表现为As>Cd>Cu≈Ni>Mn>Cr>Zn>Pb. As的累积释放对周边土壤环境以及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较高.(3)连续动态淋滤试验在pH为3时,Mn、Cu、Zn、Ni的累积释放量明显较高,As、Cr在中性条件下的累积释放量高于在酸性条件下.引入土壤介质这一因素后,Cr、As的累积释放量均明显减少,这两种重金属元素均呈现出在土壤中积累的状态.研究显示:对于相同煤矸石堆存量,降雨量越大,重金属的释放总量越高,固液比为1∶20时,As释放量最高可达2.822μg/L;Cr、As呈现出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882.
电影《大话西游》里有一句搞笑的台词“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无意中巧合了夏天的养生观念,夏天昼长夜短,早晨四点多天就亮了,晚上八点才彻底黑天。根据太阳活动的规则,夏天养生观念就是“晚睡早起”。亘古以来,动植物的生物钟都是根据太阳的活动规律形成的,违反它的规律就是“违时”。  相似文献   
883.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刘书润,退休已经十多年了,住在北京通州区一个小区的平房里.周围高楼不少,他的平房显得矮小而结实.走在路上,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把他当成教授:坐在庙堂里,他那一身多年不变的老农民式的打扮,某些人觉得奇异.  相似文献   
884.
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根据日本警视厅资料(截至3月23日18时),此次地震已造成9452人死亡,14672人失踪,为日本自二战以后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但是,大部分的伤亡主要都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海啸造成的,地震后的核泄漏,更是引起全球关注。这次地震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不足200人,究其原因,日本2006年后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来临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的预警大幅降低了地震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885.
硝基苯对3种中国土著水生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3种我国代表性土著生物为对象,通过半静态试验研究了硝基苯暴露对这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rimmed Spearman-Karver(TSK)法得到硝基苯的急性毒性p(96 h,LC50分别为:林蛙蝌蚪,117.04 mg·L-1;中华圆田螺,104.23 mg·L-1;日本沼虾,0.033 7 mg·L-1.基于p(96 h,LC50)值,取0.01为安全系数,安全浓度ps,分别为:林蛙蝌蚪,1.17 mg·L-1;中华圆田螺,1.04 mg·L-1;日本沼虾,0.34 μg·L-1.3种受试生物对硝基苯毒性反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日本沼虾>中华圆田螺>林蛙蝌蚪.对照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硝基苯对日本沼虾属于剧毒物质,而对林蛙蝌蚪和中华圆田螺则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886.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作为一种新兴的重金属生物治理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脲酶作为MICP反应的核心驱动力,本研究筛选获得1株拥有致密胞外聚合物,且产脲酶活性和菌体Zeta电位强于产脲酶代表性菌株Sporosarcina pasteurii的MICP功能菌株Sporosarcina ureilytica ML-2.在生物矿化50 mg·L-1 Pb(II)、Cd(II)和Cr(VI)离子实验中,Cd(II)较Pb(II)和Cr(VI)对菌株ML-2产脲酶代谢活性存在显著性抑制(p<0.01),实验组仅24 h和48 h即可去除全部的Pb(II)和Cd(II),而96 h时仅能去除约12.14%的Cr(VI).生物沉淀SEM形貌显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可通过影响生物矿化过程无机晶体成核生长方向,从而改变沉淀形貌;EDS表征证实菌株ML-2可通过诱导方解石沉淀有效固定Pb(II)和Cd(II),而对Cr(VI)无法实现有效固定;FTIR表征则证实羧基、羟基、胺基和烷基等功能基团共同参与重金属的矿化固定.结合天然方解石吸附初始浓度为200 mg·L-1的Pb(II)、Cd(II)和Cr(VI)离子实验及对应沉淀的XRD图谱,再一次证实Pb(II)以方解石钙位点替代形式被矿化成白铅矿(PbCO3),Cd(II)的目标矿化产物菱镉矿(CdCO3)可能因质量分数过低等原因虽未被检出,但依然实现了高效固定,并再次确认MICP无法有效固定Cr(VI).最后,MICP矿化固定Pb(II)和Cd(II)污染的过程模型被构建,将为后续的扩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87.
目的 研究弹头构型对水下射弹表面气泡的影响,提高射弹微气泡减阻的效果。方法 基于高速摄像系统,针对不同弹头构型的水下射弹展开水洞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速度和通气压力情况下,平台锥形弹头产生的微气泡形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同速度和通气压力下,不同弹头构型产生的微气泡形态变化规律。结果 相较椭圆尖弹头,平台锥形弹头更容易在微孔材料的前缘区域形成大气泡,对弹体具有更好的包裹效果。对于不同的弹头构型,在相同流速和通气压力下,弹头锥度为43.6°时的空泡包裹效果最好。结论 存在一个最佳的锥度使气膜的覆盖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88.
本文在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土壤盐渍化为包头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以此建立包头市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技术方法,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角度,对包头市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支持,使之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维护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9.
通过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 2000对40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测试分析并计算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I)、偏度(SKI)和峰度(KG)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整个冲积剖面表现为2套(9-1号与40~31号样品)由粗到细变化的砂体相互叠置和1套(30-10号样品)粒级含量相对稳定且粒级较小的砂体构成;(2)山王洞冲积物分选性差,具有河成沉积物的特点,冲积物粒径大小表明可能存在两个降雨量较大阶段和一个降雨量较小阶段;(3)沉积物颗粒较地表河沉积粒度细且分布集中,悬浮总体的累积百分含量高,反映洞穴古河道河流总体水位稳定或水动力较弱,可能与洞穴流域范围内地表植被好,地表侵蚀不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890.
毕岑岑  王铁宇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12,33(12):4422-4427
中国正逐步开展较系统的环境基准研究工作,为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环境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探索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在中国转化的适宜机制为目的,将中国的环境基准和标准研究制定现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比,总结出发达国家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转化的四点共性特征以及中国在相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包含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机构职责模块,涵盖影响因子体系及其作用机理的转化路径模块,以及针对中国环境基准标准现状问题的政策保障模块三大功能的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转化机制框架,并具体阐述了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