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获得高效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优势菌株,以稳定运行的生物净水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分离、生化鉴定、脱氢酶活性分析、净水效能测定和降解相关基因扩增等方法对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生物滤池中分离的优势菌主要为巨大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氏菌等。在8株高脱氢酶活性的菌株中,1株巨大芽孢杆菌、1株蜡样芽孢杆菌和2株恶臭假单胞菌对原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TOC的去除效率较高;并从1株恶臭假单胞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出大小为548 bp的偏三苯酚1,2-双加氧酶基因片段(对硝基苯酚降解相关基因),说明该菌株具有降解对硝基苯酚污染物的潜能。因此,本研究可筛选高效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优势菌株,为生物净水工艺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2.
为分析CMICAO(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对氮、磷的去除机理,基于物料衡算方程,计算各反应池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氮、磷的去除途径,提出强化工艺脱氮除磷的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出水中ρ(TP)、ρ(TN)和ρ(氨氮)分别为(0.41±0.08)、(10.24±0.40)和(2.07±0.30)mg/L.除微生物同化作用外,系统中的氮主要通过好氧硝化、缺氧/厌氧反硝化及SND(同步硝化反硝化)途径去除,阶段一3#反应池、阶段二2#反应池和阶段三1#反应池的SND率分别达到37%、52%和58%左右.磷通过聚磷菌厌氧/缺氧释磷、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途径去除,阶段一4#池的反硝化吸磷量达到3 mg/L左右.降低好氧池ρ(DO)和改变缺氧池与厌氧池的进水量比例可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63.
64.
周易  张冬  单国平  吕锡武 《环境工程》2013,(Z1):192-195
以水中持久性有机物邻氯对硝基苯胺为目标物质,用紫外-微臭氧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同时研究了紫外,紫外-臭氧和紫外-空气三种工艺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紫外-微臭氧工艺对水中持久性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于邻氯对硝基苯胺的3种初始浓度0.625,1.32,3.125 mg/L,紫外-微臭氧去除率分别达71.4%、78.8%、54.5%,降解效果低于紫外-臭氧工艺,但远好于其余三种工艺。紫外-微臭氧工艺的去除效果受到初始浓度,叔丁醇和初始pH值的影响。初始浓度在1.3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初始浓度不应过高或者过低。加入叔丁醇使得去除率下降13%31%。随着pH由4增加到9,去除率逐渐升高,较高的pH值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65.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饮用水水源污染物的复杂性和常规净水工艺的局限性,饮用水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饮用水水源的污染现状及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提出了我国饮用水污染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6.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高初始溴离子浓度水平和臭氧接触程度(Ct值)促使更多BrOx-生成.在相同Ct值条件下,升高臭氧投加浓度可使溴酸盐生成量增高200%左右.以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夹江下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不会产生溴酸盐超标风险.生物活性炭(BAC)对于溴酸盐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时,工艺中应着重注意控制溴酸盐在臭氧化过程中的生成而非依靠后续生物活性炭将其去除.  相似文献   
67.
评估了碳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室温下处理黑水(源分离的厕所污水)的能力,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以探索其最大性能.结果表明,在HRT为1.45d,有机负荷率为2.94kg COD/(m3·d)的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容积产气率(417±59) NL CH4/(m3·d),此时甲烷化率(40.5±5.02)%,总COD去除率(79.08±7.24)%.碳毡的加入富集了Methanospirillum属,通过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实现高效厌氧消化性能.该反应器在室温下表现出优良的有机物处理效果,高甲烷产量与沼气纯度,尾水中富含可植物直接利用的氮磷营养盐,系统简单易维护,具有在农村地区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
N2O大气污染演变及源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2O是一种痕量气体,对大气化学和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N2O在大气中的浓度正日益增长,而且呈现出以3年为步长的振荡周期特点。N2O的释放源包括人为源和天然源,人为源是导致其增长的主要原因。N2O的汇主要在平流层,但N2O被破坏的同时也导致臭氧层的消耗。  相似文献   
69.
反硝化聚磷污泥厌氧释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温度、MLSS、VFA浓度、碳源种类等对反硝化聚磷污泥厌氧释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厌氧释磷速率有所增加,但厌氧释磷速率与温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温度对厌氧释磷的长期作用还有待考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污泥浓度与碳源可以有效地强化厌氧释磷效果;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建议厌氧池停留时间为4~6 h,在工艺首端设置水解酸化池将有利于厌氧释磷效果的强化.  相似文献   
70.
饮用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吕锡武 《环境科技》2004,17(2):41-42,45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遭到有机物和环境激素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水处理工艺成为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深度水处理工艺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