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083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Mn^2+在黄杆菌FCN2菌株降解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n2 在菌株FCN2生长细胞,悬浮细胞、粗酶液降解芘时的影响作用.在菌体生长期加入0.1~5mmol/L的Mn2 ,对菌体的生长及生长量无影响,但对芘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以加入0.1mmol/L的Mn2 效果最好,其对芘的平均降解率是对照的1.26倍.此时菌株富集的Mn2 为0.025mmol/L;在用无外加Mn2 培养的菌株PCN2悬浮细胞降解芘时,加入0.5mmol/L的Mn2 ,芘的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67倍.降解反应发生72h后菌株富集的Mn2 为0.18mmol/L;在酶促降解时加入0.1mmol/L Mn2 ,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30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加入的Mn2 对降解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12.
生物滴滤塔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生物滴滤塔中进行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生物净化实验,建立动力学模型,测定苯乙烯实验数据并定性定量检测生物膜微种群。当进口气体浓度为200~1000mg/m3、气体流量0.2~0.25 L/h、液体喷淋量10×10-3~12×10-3m3/h、停留时间50~65s、循环液体pH6.5~7.5时,净化效率为90%~99%。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6~0.99。湿润生物膜微群落的优势菌种群包括恶臭假单胞菌、梭形芽胞杆菌、罗非氏不动杆菌等。恶臭假单胞菌的最大活菌数为5.5×107CFU/g,并随生物滴滤塔运行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13.
吴智诚 《环境科技》2008,21(5):26-30
利用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出的烷烃降解菌FZ5,考察了牛肉膏、蛋白胨、尿素、NH4NO3,KNO3,NaNO3,(NH4)2SO4,NH4C1分别作为氮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Z5对有机氮源的利用比无机氮源好;通过正交实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的N,P源进行优化,研究了机油降解过程中N和P物质供给对降解的影响;考察了Mg^2+,Cu^2+,Mn^2+,Fe^2+.Ca^2+等二价金属微量元素对菌株FZ5降解机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供给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机油降解:最后还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DH值对菌株FZ5降解机油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4.
以某成品油装运站为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探讨油品装运站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为事故调查分析与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15.
轮胎是机动车辆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易损件,它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平时在对轮胎进行维护保养的同时,必须要了解外部使用条件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笔者根据对车辆管理和维修保养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轮胎质量、充气压力、承载负荷、行驶速度、气温、路面状况、车辆状况与驾驶技术等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6.
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影响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危害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与差异作用,针对弹药仓库及弹药储存的温度环境情况,选择在库房条件和露天条件两种情况下,对弹药储存环境温度进行实地测量,得出弹药在有适当环境防护措施下储存,相对高温对弹药储存及使用性能影响甚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7.
环境与智力     
智力是一个人的认识、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大家知道,人类的智力发育与先天遗传、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有关.从环境医学观点认识环境与智力的关系,必需看到人类总是与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地质圈处在辩证统一的整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机体与环境依存的最本质的关系表现为新陈代谢,即通过摄食方式,摄取外界环境中的水、氧气、养料……进行同化作用,同时又把机体完全不需要的分解产物排泄到环境中,最终成为植物的养料.机体和周围环境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918.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随水流沿程降解转化,是造成管道腐蚀、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原因,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优化排水系统运行、改善管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污水和沉积物两相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管道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①常量污染物(如氮、磷、硫)在管道内好氧-厌氧交替的条件下沿程降解释放,微量污染物难以完全降解,多发生形态结构变化或由水相向沉积相中迁移.②管道生物膜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起主导作用,管道内高基质浓度环境和水流冲刷作用为生物膜稳定状态的维持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污染物迁移过程中,气体的产生受有机物浓度、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流速的影响,应结合管道内实际污染物的组成情况采用相应的有害气体控制措施.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中,模型模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现有模型多从生化反应过程和水力学的角度切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管道建模,模型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建议今后加强污染物在管道内污水、沉积物、空气三相间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微量污染物的研究应广泛开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在全面分析管道内污染特性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污染物抑制策略,建立符合本地特征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919.
石松  吴乾元  李新正  黄满红 《环境科学》2020,41(9):4124-4132
比较了3种铁矿石(黄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对于五价锑[Sb(Ⅴ)]的吸附效果,选用效果最好的黄铁矿作为Sb(Ⅴ)的吸附剂,考察了黄铁矿粒径、投加量和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Ⅴ)初始浓度在90~100μg·L~(-1)时,黄铁矿粒径200M(过200目筛,0.074 mm)、投加量1 g·L~(-1)和pH=7时吸附效果最好,对Sb(Ⅴ)的去除率在80%以上;离子竞争实验结果表明,PO_4~(3-)对吸附Sb(Ⅴ)有抑制作用,而SO_4~(2-)和CO_3~(2-)对吸附Sb(Ⅴ)无明显不利影响,这可能是因为PO_4~(3-)会与Sb(Ⅴ)竞争黄铁矿表面的活性配位吸附点;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吸附过程,表明吸附过程是单层吸附行为,主要作用是化学吸附;红外分析表明黄铁矿对Sb(Ⅴ)的去除过程是配位离子交换反应; EDS与XPS数据证实锑被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没有被还原成毒性更高的三价锑[Sb(Ⅲ)].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