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的人工湿地中试工程开展现场实验,研究分析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显著影响潜流和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净化的效果,2种湿地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NH4+-N)去除效果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垂直流人工湿地显示出比潜流湿地更好、更稳定的污染物净化效果,其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去除效果的最佳停留时间均出现在2 d左右,2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1%和87.7%;而潜流湿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d左右时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高,达到92.3%,在2.5 d左右的时候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81.5%。潜流和垂直流湿地都适合应用于新沂河污染河水的处理,在设计和实践应用中,两者的水力停留时间参数均可设定为2 d。  相似文献   
92.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相似文献   
9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而获取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技术。近些年,该技术已经成为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发展迅速,涌现出多种新的检测手段和仪器。从它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其在土壤、水和大气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基础,分析总结其优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4.
宁波和温州地区夏季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地区北仑和奉化站、温州地区乐清站3个监测点夏季TSP、PM10、PM2.5和PM1.0进行监测,测试分析各种粒径颗粒物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并通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对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监测结果显示,夏季宁波、温州地区TSP和PM10日均浓度为0.049~0.134mg/m3和0.025~0.084mg/m3,均未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日均浓度为0.007~0.069mg/m3,按美国2006年EPA最新标准限值0.035mg/m3衡量,奉化、乐清、北仑站的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比例分别为75%、40%和37.5%。粒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3个监测站点PM10占TSP的比例为48.78%~86.96%;PM2.5占TSP的比例为33.33%~72.46%;奉化和乐清监测点PM10中PM2.5和PM1.0的比例平均值在50%以上。源解析结果显示,夏季TSP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其次是建筑尘和煤烟尘,其贡献率分别为40.70%~55.49%、9.62%~13.64%和5.85%~17.28%。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以上海市5 条典型高速公路的通行段及收费站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表层土壤中 15 种多环芳烃含量、组成分布特征,并以毒性当量法和风险熵值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沿线表层土壤中∑15PAHs 的含量为 150~18 160μg/kg,平均值为 3 529μg/kg,∑7PAHs 含量占 PAHs 总量的 55.9%,占比相对较高。通行段土壤中∑15PAHs 的含量为 150~1 951μg/kg,平均值为 590μg/kg;收费站土壤中∑15PAHs的含量为421~18 160μg/kg,平均值为6 467μg/kg,收费站土壤中PAHs含量是通行段土壤的2.5~66.3倍,存在显著差异。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多环芳烃组成均以中高环为主,收费站土壤多环芳烃中环占比要高于通行段,其中荧蒽、苯并[a]蒽和芘单体占比明显更高,通行段土壤中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占比较高。收费站土壤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高于通行段土壤,其中葛隆和临港2个收费站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毒性当量分别为土壤风...  相似文献   
96.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已达1 888万,城市化水平也以87%高居全国首位.通过分析上海1978-2008年30年来人口变化特征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表明,伴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上海居民生活电耗和水耗分别是1978年的17倍和5倍,占资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快速攀升;生活废水排放量已取代工业废水成为最大贡献源,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80%;生活废气排放总量相对稳定.针对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口难题,从依据人口发展规律调整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促进治污防污,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企业环保责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7.
在花溪区思雅河大学城段布设10个采样点,监测pH值、温度(T)、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磷(TP)和细菌总数(TPC)等指标,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3种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COD,且增势最明显,TPC和NH_3-N测定值的RSD均超过1,比其他指标变异程度更大;COD和TPC春冬季测定值高于夏秋季,NH_3-N测定值秋季最低,T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冬季测定值较其他季节更稳定;思雅河大学城段水质较差,上游水质等级为Ⅳ类,中下游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源自农业和高校生活用水;3种方法中,模糊综合法更适用于小流域河流水质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8.
基于云南拉市海流域2005~2016年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并借助PSM-DID、工具变量、安慰剂测试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退耕还湿的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退耕还湿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9.2%和43.5%,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99.
吴健 《防灾博览》2021,(4):28-31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00.
吴健  杨子涵  胡蕾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916-4925
以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依赖性为理论基础,利用2000年与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以及PM2.5年均浓度数据,以30m*30m的土地利用栅格为研究单元,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态用地上的PM2.5浓度比非生态用地上低32.29%,进而探究了生态空间的PM2.5削减效益及其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2000年与2015年,北京市生态空间削减全市范围内PM2.5浓度4.64和9.03μg/m3,带来的以非意外总死亡健康终点记的人群健康经济效益分别达7954~15896万元与21980~43927万元;生态空间的PM2.5削减效益存在着空间溢出作用,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响应方式不同;结构和规模会影响生态空间的效益发挥,线状生态空间在影响范围、污染物削减效果以及人群健康效益方面均优于面状生态空间,且其比较优势随着规模的扩大愈发凸显.建议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中合理利用其空间特性以提高生态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在城市中心地区增建小型、点状或线状的生态空间,从而在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最大化其空气质量改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