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建立了包括国土安全、水安全、大气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灾害五方面15个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国家尺度上对我国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根据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计算结果,从高到低将生态安全状况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状况达到一级的省区包括西藏、海南、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和江西;生态安全为二级的省区包括黑龙江、湖南、上海、青海、浙江、安徽、贵州、河南、湖北、山东、新疆、吉林、重庆、甘肃和四川;生态安全为三级的省区包括内蒙古、江苏、北京、辽宁、河北、宁夏、天津、陕西和山西.   相似文献   
22.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入侵物种,在几年前这个名词还仅仅为少数科学家所知;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了。也许我们要特别“感谢”一种来自遥远南美的陌生生物——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因为2002年,正是那次沸沸扬扬的食人鲳事件,才使生物入侵的现实威胁实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的老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意识到,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安全的重大威胁。由于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23.
李志华  吴军  李胜  谢磊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2,33(6):1913-1917
对比分析了无厌氧搅拌的异养菌系统和有厌氧搅拌的除磷系统的颗粒污泥的粒径、密度、形态等特征,得出后者较前者稳定.通过动力学参数分析发现,颗粒污泥的稳定与微生物的代谢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即慢速生长系统具有较好的颗粒稳定特征可能与能量维持代谢的比例较大有关.通过对比分析慢速生长系统不同粒径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发现用于表征非生长代谢相关的能量维持系数m和Smin/CODinfluent与颗粒的稳定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可以作为表征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本研究改变了长期以来通过观察污泥形态、粒径、密度等理化参数来定性描述颗粒稳定的技术体系,从微生物能量代谢角度建立了定量描述颗粒污泥稳定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24.
我国鸟类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对鸟类的长期、系统监测工作在欧美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且野鸟多样性指数已经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官方指标.通过对国内鸟类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监测对象、指标、抽样策略和监测方法等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鸟类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下一步开展鸟类监测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鸟类监测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逐步构建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保护区、观鸟协会和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鸟类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25.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发展,化工废水量也大幅增加,对环境的危害日益加剧。利用微波液相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新技术。文章阐述了微波液相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及技术优势,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并针对 这项技术应用中需要深化探索的关键点给出建议。实验结果表明:输入功率1000W,水体流速250mL/min,pH值6.0,H2O2加量为0.8%的条件下, 微波液相放电氧化反应能在20min内,对有机废水(COD原值5000mg/L)的COD去除率达98%;在最佳条件下反应10min后,B/C值从0.12提高到0.31以上,废水性质由难生物降 解转变为可生物降解,处理成本为41.00元/m3。  相似文献   
26.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指标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态势,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即"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文章分析了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讨论了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阐述了全球和国家层次的2010年目标实施进展.最后,展望了202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及其战略重点、实施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27.
通过调节进水流量,维持混合液氨氮浓度在某一设定值,在保持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浓度稳定的条件下,采用数学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混合液氨氮浓度对短程硝化的影响。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维持一定的混合液氨氮浓度对实现短程硝化有帮助,较低温和较高DO条件下,可通过提高混合液氨氮浓度来实现短程硝化;混合液DO分别为0.6、1.5、3.0mg/L的条件下,20℃时需要维持混合液氨氮分别为2.0、3.0、5.0mg/L以上才能达到100%的亚硝酸盐氮累积率,维持短程硝化,10℃时则需要维持混合液氨氮分别为5.0、30.0、30.0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液DO为1.5mg/L条件下,通过调节进水流量维持混合液氨氮为20.0mg/L,实现了短程硝化过程,初步证明了数学模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
针对太湖流域某复合污染型支浜阳台排放洗涤废水经雨水管道直接排河产生的污染问题,在雨水排放口上游设置溢流井,收集污水,提升至交替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设备,处理后排入河中,在工程稳定运行数月后,研究该技术处理效能、工艺优化方式和技术特色。综合评估表明:该处住宅阳台洗涤废水碳源浓度较低,但是即使C/N1,交替曝气生物滤池仍然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总氮与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此外,1.52、1.90、2.28 m~3·(m~2·d)~(-1)3种水力负荷下氨氮容积负荷的变化均与氨氮去除率变化趋势一致;用normfit函数对3种水力负荷长期运行时氨氮出水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平均出水浓度的区间估计均在0.79~2.18 mg·L~(-1)较低浓度之间,且置信度均接近1,说明工程可在较大水力负荷下运行。周期内水质连续监测的结果表明,切换曝气方向后出水水质下降的延续时间为30 min,相应时段出水应回流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9.
设计了腐殖土固定床串联缺氧SBR多级反应器对填埋场臭气与渗滤液进行协同处理,以气体表面负荷、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探究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与硫化氢的处理效能与去除机理,并运用物料衡算的方法对腐殖土固定床去除氨气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与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与98%,各因素对氨气去除率的影响大小的依次顺序为气体表面负荷>污染物负荷>水力负荷,各因素对硫化氢去除率的影响大小的依次顺序为污染物负荷>气体表面负荷=水力负荷,最佳实验条件为气体表面负荷为7 m·h-1,水力负荷为0.12 m·d-1,氨气负荷为10 mg·(m3·h)-1,硫化氢负荷为2 mg·(m3·h)-1。机理分析的结果表明多级串联腐殖土固定床对氨气去除主要是靠气相与液相的分压差(浓度差),传质受进口氨气浓度、即氨气气相分压影响,此过程中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近似于气膜控制过程,且各级液相氨氮等效形成的分压差距较小、气相与液...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宏观影响因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 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模型,考察1953—201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镇人口占比等宏观因素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安全事故与上述宏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在长期关系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增长、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及城镇人口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在短期关系中,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占比的上升增加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述因素具有不同的分布滞后效应,其相互作用叠加形成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我国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