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安全科学   279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31.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 > 一季稻水田(27.03 g/kg) > 水旱轮作地(24.79 g/kg) > 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相似文献   
732.
公交车厢内的空气污染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在线和线外分析仪对不同类型公交车车厢的空气进行了监测,通过对CO、PM10、NO-NO2-NOx、SO2 和O3等污染因子的测定和分析,了解到影响车厢空气质量的污染因素与车龄工况、燃料,以及空调与排气系统有关,同时提出了控制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33.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险峰  韩鹏 《环境保护》2006,(20):68-70
近年来,我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本着"以外促内"的原则,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海洋环境管理行为,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管理水平.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及湿地保护、防止陆源污染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海洋环保的国际合作途径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4.
以铅砷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亚铁和氧化钙作为稳定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土壤中铅的稳定率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氧化钙添加量>硫酸亚铁添加量=养护周期>两种稳定剂的交互作用.最佳实验条件为硫酸亚铁添加量2 g/kg,氧化钙添加量10 g/kg,养护时间2 d.添加硫酸亚铁后,土壤pH对砷的稳定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35.
锰矿开采产生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矿区重金属进行监测。研究以典型碳酸盐型锰矿——南茶锰矿(按职能划分为4个功能区:矿井区、废石区、选矿区、蓄矿区)为对象,以区域内真藓Bryum argenteum为材料,结合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考察了真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人为干扰越强,区域污染越严重。在不同污染梯度的功能区内,真藓的重金属(Fe、Mn、Zn、Cr、Ni、Ba、Co、Mo、Hg、Pb、Cd、Cu、Tl、As、Sb)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真藓是监测碳酸盐型锰矿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指标。真藓指示南茶锰矿除了可能受到采矿活动的强烈影响外(Mn、Cu、Fe、Zn、Cr、Ni、Mo、Ba),还受到来自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排放及采矿活动的复合污染(Tl、Cd、Pb、As、Sb),识别结果与区域重金属分布情况吻合,表明真藓具有识别重金属污染的能力。在今后碳酸盐型锰矿污染防治工作中,可将真藓作为重金属污染监测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36.
为了解当前国内航运类高校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水平,以问卷形式对5所航运类高校实验室的学生开展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基于不同学校、性别、年级、实验频率和安全教育种类5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各因素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学校、年级及安全教育种类对学生安全认知水平有显著性影响,本科一年级是培养安全意识的关键时期,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安全认知。最后针对当前航运类高校学生对实验室安全认知水平薄弱的原因,提出改善实验室安全认知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37.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该县滑坡频繁发生,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性强的特点,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急需采用有效手段对县内潜在滑坡进行识别,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针对水城县多为高山峡谷区域,传统人工排查方法难以实施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nSAR(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的滑坡早期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获取了水城县坡度方向的有效形变点,并对这些形变点采用Anselin Local 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异常值分析和聚类处理,获得低值聚集区域,最后结合谷歌影像上的地表特征,从而对潜在滑坡进行识别。研究表明:水城县地表形变速率不均,且存在多个形变中心,坡度方向最大形变速率达到142.3 mm/a。通过文中的方法对水城县进行潜在滑坡识别,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最终成功识别出14处潜在滑坡,有8处滑坡位于雷达不可视区内,故未能成功识别。  相似文献   
738.
基于磨西断裂附近的姑咱台站和天全台站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监测数据,采用PFC2D5.0离散元软件模拟泸定地震时磨西断裂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时空演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姑咱台站和天全台站的最大水平主应力(SH)方向出现不同程度偏转。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泸定地震时断裂的左旋错动会引起地壳浅表层产生压缩应力区和拉伸应力区,而且压缩应力区的偏转角变化值(Δθ)整体呈现逆时针偏转,拉伸应力区的Δθ整体呈现顺时针偏转,距离断裂越远,局部应力场偏转角越小。  相似文献   
739.
目的 研究一种综合考虑陆上环境与舰船环境多应力下的舰载导弹弹上计算机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能更具代表性和真实性地描述产品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的环境应力,进而为环境应力剖面尽可能准确地折算为加速应力剖面奠定基础。通过加速寿命试验,将产品贮存时间加速至目标年限,验证与评估产品剩余贮存寿命。方法 针对舰船工作环境条件,从搭载研究对象的舰船出海海况入手,利用海况与舰船振动量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舰船振动应力。结合考虑综合环境下的其他应力,研究出一种结合温度–振动–电应力等环境条件的加速试验方法,以已经达到设计贮存寿命期限的舰载导弹弹上计算机为试验对象,开展温度–振动–电应力综合加速寿命试验。结果 通过运用温度–振动–电应力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验证和评估了某型舰载导弹弹上计算机具备延寿至目标年限的剩余贮存寿命,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结论 根据舰船工作环境对贮存寿命的影响,针对性地研究了舰船振动加速试验,给出一个更加贴合实际寿命的寿命评估结果,为后续延寿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40.
基于2019年京杭运河徐州段水质监测结果,对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杭运河水质定性评价均为优,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污染.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改善水体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