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072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国内车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可靠性强化试验属于可靠性强化试验的一个应用分支.首先论述了车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车辆试验场及试验道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确定强化系数的各种方法.最后,指出车辆强化试验技术的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2.
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按照《规范》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的说明,结合对输电线路下方形成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值的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影响线路下方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强度及空间分布的因素,总结出几点关于类比线路选取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电磁环评中模拟类比线路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3.
粉煤灰合成沸石同步脱氨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其在同步去除氮、磷方面的特性.合成沸石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净化均随时间增加而变化,但均在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合成沸石投加量的增加,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越好,但在投加量为8 g·L-1以上时去除率的增加明显放慢.在pH为7~9时氨氮去除率最高(约60%),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降低.在pH 7~9范围磷去除率达最低(约为85%),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增加(最高达到近100%).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不同阳离子饱和的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顺序依次为:Al>Mg>Ca>Na>Fe,对磷的吸附顺序则为:Al>Fe>Ca>Mg>Na.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对磷的去除除化学沉淀作用外尚有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44.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用氨气敏电极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同步测试。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在水样氨氮质量浓度在0. 159~2. 81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氨气敏电极法的检出限为0. 03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4%~4. 2%,加标回收率为85. 0%~110%;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 025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5%~6. 4%,加标回收率为93. 0%~99. 8%。同时氨气敏电极法在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制和分析时间上要优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气敏电极法能够满足地表水自动监测在线比对实际工作的需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5.
传粉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维持野生植物群落和粮食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投入迅速增加,耕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昆虫传粉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全世界约2/3的主要粮食作物依赖传粉服务,因此传粉服务的下降将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然而,传粉服务与耕地利用集约水平的相互关系有待在全球各地区进行进一步验证,尤其在中国这种农业大国。以鄱阳湖滨湖区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传粉蜜蜂生物物理数据、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实地调研数据,采用InVEST模型、GIS分析工具、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定量揭示小尺度上耕地集约利用与蜜蜂传粉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村落2000年和2013年蜜蜂传粉服务丰度平均值分别为0. 127和0. 108,期间下降幅度为15. 50%。总体上,研究村落蜜蜂传粉服务有较明显的削弱。(2)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以及耕地撂荒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村落耕地利用区域减少了37. 66 hm~2,约占村落土地总面积的13. 55%。但由于农药、化肥、机械以及劳动力等投入的增加,该村各耕地利用类型的集约度分值均有大幅度提高,增幅均高达2倍以上。(3)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与蜜蜂传粉服务变化回归系数为-0. 164,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也即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研究村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削弱了蜜蜂传粉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6.
针对Cu/ZSM-5高温水热失活的问题,通过浸渍法合成了Cu/ZSM-5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H_2O(g)含量的水热老化。采用比表面积分析、SEM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H_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Cu/ZSM-5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别研究了不同水热老化条件下Cu/ZSM-5催化剂的NH_3-SCR性能和水热失活机理。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各Cu/ZSM-5催化剂的NH_3-SCR性能均有所降低。随着老化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分子筛载体出现结构坍塌,比表面积减小,孔容积增大,但仍保持MFI结构,老化温度的提高同样使催化剂活性Cu~(2+)减少并一部分转化为CuO微晶,而H_2O(g)含量的变化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较小。在高温水热老化过程中,温度对催化性能劣化的影响大于水蒸汽含量,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7.
低温硝基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从被硝基苯污染的某河流底泥中分离到能在低温下生长并能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的7株细菌,其中菌株NB1在温度从2.5~35 ℃范围内时都可以生长并矿化20 mg/L的硝基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 ℃左右;当培养温度为5 ℃时,该菌株在pH为6~9范围内可以快速降解20 mg/L硝基苯,偏碱性的条件比酸性条件更适合其生长;不超过100 mg/L的硝基苯可以被该细菌完全降解.通过生理生化反应特性、菌体形态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NB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不同温度条件,特别是低温下该菌株对硝基苯的快速降解特性为低温环境硝基苯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8.
水淬渣作吸附剂处理含铜冶炼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水淬渣为吸附剂对含Cu(Ⅱ)的铜冶炼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调节铜冶炼废水pH值的条件下,水淬渣用量为0.05g/mL,作用时间为30min,温度为25℃,Cu(Ⅱ)的去除率达96.91%,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9.
以浮游生物为指示生物的苏州河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和大水蚤对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以及不同河段河水及底泥进行了生态影响实验,得到了以大水蚤EC50为指标的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同时结果还表明,与郊区黄渡段相比,苏州河市区河段河水对供试浮游生物呈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某些点位的生态影响甚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黑泥层底泥抑制作用大于浮泥层底泥。因此,尽管苏州河经过二期整治后,水环境质量的景观指标有明显改善,但市区段河水和底泥对生物定居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苏州河生态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不同水深条件下芦苇湿地对氮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两种水深条件(2cm浅水位和15cm深水位)下芦苇湿地对模拟太湖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芦苇的存在明显地促进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发挥。湿地内反硝化过程为主要脱氮途径。芦苇对湿地反硝化过程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供有机碳源实现的。在相同进水水质和停留时间为24h的运行条件下,浅水位芦苇湿地与深水位芦苇湿地相比对氮磷的去除率更高,但后者对氮磷的去除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